盛夏蝉鸣,骄阳似火。2024年8月6日至8月16日,来自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实践团队开启了为期10天的“拾穗少年,野趣童行”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结合自然教育与乡村振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依托自然,中南大学的支教老师们开展了一系列“不一样的”趣味课程。
传统豆腐制作,体验农耕文化的独特韵味。实践团了解到攸县所产豆腐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攸县乃至湖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教老师和非遗传承人配合,让少年们亲手体验了从选豆到点卤成型的传统豆腐制作全过程,老师们也有意识将攸县历史、豆腐蕴藏的文化知识穿插进实践教学中,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山野林间采蜜,摇出盛夏烈日中的丝丝甜蜜。攸县双凡村四面环山,花草茂盛,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不少村民都以蜂蜜养殖为生,支教老师们跟随着村民的实操步骤讲解有关蜜蜂的相关知识,学生们也亲身参与体验割蜜摇蜜,这一场山野采蜜之旅,将课本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夏令营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时空对话研学,在历史与发展中浸育人心。1937年“八·一三事变”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在这特殊的一天,实践团的老师们带着孩子们走出共创园,走进攸县著名红色教育基地——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馆。同日,实践团还与学生们走进攸县博物馆、亚美油茶博物馆,从历史和发展中了解攸县,了解家乡,厚植爱国爱家的优良品德。
实践团的老师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展身手,将传统课堂翻转,力求给学生们带来新的体验。
语言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桥梁。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来自中南大学外语学院的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语言知识融入歌曲、图形以及传统节日中。利用字母卡片以及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教授有关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勇于表达。
万千色彩流转于一方画纸却不局限,孩子们眼中装着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画笔让一辆辆“坦克车”、“库洛米”“鹊桥”诞生在小画家的笔下,也让“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留在圆滚滚的废旧轮胎上。支教老师们充分利用色彩斑斓的画笔和颜料,在空白的纸张上绘出颜色,在废弃的轮胎上留下涂鸦,学生们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留下了属于支教老师和学生们的专属回忆。
为深入开展夏令营活动,将将知识与自然充分结合,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实践团的成员们还积极展开基层调研活动,结合户外研学活动了解双凡村产业发展现状,深入油茶生产制作工厂、蜂蜜采酿加工工厂,依托团队成员多样化的专业优势,就产业制作,市场营销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建议,以实际行动守护“乡村童心”,写好“乡村故事”。
在在这短暂的十天里,支教老师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是以身作则,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来自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支教队队长陈阳表示:暑期“三下乡”对他们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一场与童真世界的“交手”,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绽放青春最好的舞台。
支教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力量,将德育、美育融入课程设计之中。本次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们在自然与文化的熏陶中成长,也让大学生们在服务社会、回馈乡梓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增强了服务人民的意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4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