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为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的构成部分之一,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等五大功能。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35000㎡,设有基本陈列、传统工艺和传统戏剧专题厅、传统表演艺术厅、非遗数字与文献中心,以及非遗美食体验、非遗传承体验和临展厅等版块,非遗衍生品、非遗拓展教室等空间分布于各楼层。2023年8月29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6月8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手拉手计划实践团、调研团走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入了解和体验本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保护传承意识。
走进非遗博物馆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扑面而来。从入门的精美陶瓷作品,到馆内陈列的各种手工艺术作品,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这两只精美的装饰盘,左侧的红盘以天然贝类为材料,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鸟儿和花朵,右侧的黑盘则采用珍珠母贝镶嵌出华丽的孔雀和牡丹,展现出工匠们卓越的艺术造诣和精湛技艺。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先辈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珍贵价值。
图3 贝壳盘子
图4 精美陶瓷作品
图5 传统婚礼用的花轿
一件传统婚礼用的花轿,它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配以金色的装饰,充满了喜庆和富贵的气息。细看之下,你会发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巧思和寓意:从顶部的龙凤图案,到侧面的花卉纹饰,再到内部的舒适布置,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婚俗的讲究和浪漫。
图6 绣有花卉纹饰的传统服饰
绣有花卉纹饰的传统服饰,静静地挂在展柜里,每一道线迹都沉淀着岁月的故事,每一片花瓣都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它是文化的载体,是艺术的灵魂,是华夏儿女血脉里的印记。保护和传承,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见那无声的歌唱,看见那永恒的美丽。
图7 木偶戏
这两张图片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两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皮影戏和木偶戏。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光影艺术,通过剪裁精细的皮革人物在灯光下投影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讲述着千年的传说和故事。木偶戏则是在舞台上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这些玩偶身着华丽的服饰,仿佛是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精灵。这两种表演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创意和技艺,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如同时间的使者,穿越时空,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和感动。
图8 拓印
图9 篆刻
图10 体验非遗实践活动
图11 竹节人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互动,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我们被匠人们的创造力、探索精神和对传统的尊重深深打动。每项工艺都是一段故事,每件作品都承载着文化记忆。这种体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技艺的魅力,更激发了我们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遗产的决心。每一次亲手制作,都是对自由、创新和平等价值的致敬,也是对未来世代传递文化财富的承诺。
思考与反思
沉浸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之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坚韧与辉煌。这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和智慧结晶,见证了无数先民在历史长河中的辛勤耕耘与卓越创造,它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共享文化瑰宝的同时,加深了相互的理解与尊重。
余秋雨在《历史的母本》中说:“真正深刻的历史,不是异代师生对已往事件的死记硬背,而是后人对前人的理解、接受、选择、传扬。”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真正的历史传承,在于后人对前人精神的领悟与延续。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着前人留下的智慧与勇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们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投身于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
我们自豪地宣告,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愿意用实际行动去守护这份共同的文化遗产。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中,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股力量如同新鲜的血液,滋养着国家的肌体,使其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韧不拔。
无论是古老的歌谣、精湛的工艺,还是独特的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它们跨越时空,连接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我们青年一代,愿意接过先辈的接力棒,用我们的热情和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我们青年一辈,矢志不渝,愿承此重任,铭记初心,勇往直前!在非遗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将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实践团队:手拉手计划调研团、手拉手计划实践团
指导老师:严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5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