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文,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不乏亮点,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私以为有以下几点:提倡相互信任合作互惠,管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等,具体论述如下:
1.提倡相互信任合作互惠
泰勒倡导的“精神革命”实质上蕴含着现代管理中的合作共赢理念。他提倡劳资双方都必须进行一次“精神革命”,即双方变互相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和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伟大的“精神革命”是科学管理的实质;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本,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双方才能都受惠,这就是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并达到合作与协调的基础。
2.管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得出的,实践先行,与现实紧密结合。例如搬运生铁实验,泰勒从伯利恒钢铁厂开始他的实验,观察研究工人搬运铁块的重量、速度、行走方式以及转换各种工作因素,来观察它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此实验,他总结出管理成功的四个核心点:精心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训练和帮助,使他们获得足够的技能;按科学的方法工作会节省体力;即使是搬运铁块这样的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
我国的管理研究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时期,需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管理研究成果,但是不可以忽略本国实际。学者陈春花(2017)指出实践属性对于管理学科非常重要,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应用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要能用。为了追求能用的科学研究,必须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尤其是能够指导实践的问题,这就是实践先行。中国的管理学术研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就需要学者深入观察中国企业、基于“中国经验”提出更多“以实践为先导”的命题,而不是大量从文献中转手即来的“美国式管理命题”。[2]
然而,由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只是起源于工厂现场作业实验,因此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对人的看法有偏颇、忽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性。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基于经济人假设这一前提的,这一点与现实不甚符合。他把人看作只追求经济效益的经经济人,忽略了人的其他动机和利益追求。泰勒单纯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进而忽略了人的动机的多样性;以机械的模式看待员工,把员工看成进行一定生产作业的生产工具活的机器,因而忽视人的社会性。此外,他过分主张通过经营者和工人的职能分工来建立劳资双方的协调关系,而实际上这种分工对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谈判地位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82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