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高校实践 | 承古韵以扬美,接传统而适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作者:陈斯衎 黎筱萌 丁

承古韵以扬美,接传统而适新

续三江而带八景,写懿德而秉文心。2024年7月24日,作为南京师范大学“踏古寻韵,遗艺万千”古城镇非遗实践团队的一员,黎筱萌同学带着对古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来到了广西南宁扬美古镇,进行暑期实践调研。

初入扬美古镇,便惊绝于其古建筑的完好与古韵的传流:扬美古镇大门后,古街、古巷、古祠、古宅、古宅门、文武塔、烽火台依序排次,这200多处明清建筑遗产在扬美古镇中存留了自己的风韵,又共同构写了古镇的动人。扬美古镇精巧综杂而不失轴序,古建筑叠陈排翠又各具特色。这深深吸引了黎筱萌同学,她随着美景的移变,向古镇更深处漫溯。

(扬美古镇落日图 黎筱萌供图)

沿着留迹明清的青石板路,黎筱萌同学寻得了杜家坊传承基地,此地是扬美古镇唯一一处坚持古法制作豆豉的,也是扬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豉的传承宝地。在杜家坊传承基地的门口,五个青花瓷缸横序排开,其中是油亮的豆豉和鲜红的辣椒,其鲜香酱艳明显有异于工业所制,黎筱萌同学向杜家坊传承基地的古法豆豉传承人杜学芬进行咨询。

杜学芬老师表示,“杜家坊”的豆豉制作技术源自杜广成,他从清朝就开始研究制作豆豉,该技术代代传承,传到他已经是第五代了。香浓的豆豉主要来自发酵。在发酵间,几十个大簸箕装满了正在发酵的豆豉,上面长着毛茸茸的菌丝,簸箕一层一层叠放起来,豆豉将随着时间慢慢地变化,完成它的发酵过程。这样独特的发酵过程决定了扬美豆豉酱香浓郁、口感好的特点。

杜学芬老师还介绍,他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豆豉:“传统工艺需要的时间长,工序比较繁琐,但是做出来的豆豉味道和香味更好。”此外,在选料上,杜家坊选用的都是饱满、无虫的黑豆。挑选后的黑豆要清洗,将泥沙清洗干净;选好豆子后就开始煮,一锅大约能煮200斤豆,大约需要1个小时左右。

正是杜家坊谨严有度的古法工艺带来了扬美豆豉的盛名。清光绪以来,扬美豆豉便深受皇宫里的御厨的喜爱。100多年来,先后出现了“广成号”、“建华号”等老字号作坊,鼎盛时期年产量在七八万斤,远销福建、上海等地。现在,杜家坊豆豉也是南宁人乃至广西人做菜拌饭的优先之选。

扬美的古意并不只有杜家坊豆豉的古法流传,也体现在扬美特色木瓜丁的流承上。2021年人民日报便以“绵延千年的烟火气”形容扬美木瓜丁。木瓜丁菜色鲜黄而有光泽,酸香四溢,吃时酸脆爽口,如加点肉料,味道更佳。主菜、配菜均可,别有滋味。这大抵是源自扬美乡民坚持用古朴大缸腌制并佐以黄皮酱等酸料共辅的传统吧。黎筱萌同学对扬美木瓜丁进行了品尝,其口感惊采绝艳,为吃惯咸菜、榨菜等腌制品的黎同学带来了岭南文化的冲击:既酸滑又温甜,既醇重又轻逸。可以说,木瓜丁这一独特的扬美美食,也作为扬美古镇传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存了与中原相异的一份特殊。

当中原文化顺着风雅之俗南下,当岭南文化氤氲在两广起伏的山峦间,它们的冲撞与往来在广西南宁最为盛烈,也就筑起了扬美小镇,这座自宋以降便民风淳化的古韵小镇。从耐心发酵到杜家豆豉的绵香,从大缸腌制到扬美木瓜丁的酸鲜,对传统的坚守是扬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密码,对文化的信仰是扬美乡民镌写“中国最美乡村”的勇气来源。经黎筱萌同学对广西南宁扬美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豉”“木瓜丁”的探索,能得出的结论是:在守正中传承,在融合中创新,这是扬美乡民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答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8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联合振华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服务银龄,智慧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避免落入网络骗局,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携手康博社区开展 “同赏多彩地球,共赴春日之

为激发青少年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引导青少年走进地理科学的奇妙世界,增进其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理解,2024年5月25日,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携手康博社区开展“同赏多彩地球,……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开展“探索无限,科普无界”活动

为了进一步普及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加学生知识储备。5月24日,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于15号公寓党团活动室开展“探索无限,科普无界”作品展览活动。本次活动……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联合永庆社区开展“地理风采,黄河盛宴”科普

为了向社区的小朋友们和居民们普及地理基础知识,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地理学的魅力,2024年5月25日,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联合永庆社区开展“地理风采……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开展“就业观念引导”主题团日活动

为帮助同学们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2024年5月29日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各团支部在求实楼315教室组织开展“就业观念引导”主题团日活动。此……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开展“书润新生,物启未来”爱心捐赠活动

为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培养同学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少资源浪费,延续广大毕业生闲置物品价值,传递爱心正能量,进一步营造勤俭节约的校园风尚。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于2024年……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生德州学院态与资源环境学院举办“研途有你,踵事增华”优秀研究所校友职

为更好地帮助我院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积累求职、学习经验,激发生涯规划主动性,进一步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于5月8日在求实楼312举办了“研途有你,踵事增华”优秀研究……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开展“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手机摄影大赛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面貌,引导同学们深入体验阅读的乐趣,领略文化的魅力,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生态与资…… 张俊宏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分别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2025年全国“两…

闽南科技学院在福建省“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寒假主题社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公布2024—2025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由…

启智传承,心系气候——福师大2022级地理信息科学团支部主题团会

2024年12月9日,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地理信息科学团支部在地科楼608开展了以“启智传承,心系气候”为主题的…

跨越地理界限,成就榜样力量——记寻找身边的青年榜样

积极响应福建师范大学“强国复兴有我青春挺膺担当”的号召,2024年12月10日,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地理信息科…

福师大地理信息科学系学子赴福建省气象局开展“观天测地知千秋冷暖,山海

史志馆中忆往昔,光辉历程映眼前在省气象局,支部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福建省气象局史志馆。馆内陈列的珍贵档案、历史…

最新发布

河海大学“追光”支教团:龚妍婷个人感悟
又一次选择在夏天前往支教。在大一选择加入支教团,一股脑地进行了七八次面试,有莫名的执着。在大二再次做了决定,反而付出了很多勇气。支教并非纯粹的与孩子们在一起为爱发电,有破碎的环境,炎热的气候,…
河海大学“追光”支教团:冯晓烜个人感悟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为期三周的支教活动,来到了安徽省涡阳县双庙镇圣尧小学,与当地学生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季。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农村地区教…
高校实践 寻古海州之遗风,聆运盐河之余韵
寻古海州之遗风,聆运盐河之余韵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2024年7月26日,怀揣着对古海州文化的好奇与向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踏古寻韵,遗艺万千”古城镇非遗实践团队的王墨娴同学前往江苏省连云港…
一起向未来——云支教的意义与好处
线上教育,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好处与带来的感想是多方面的,深刻影响着教育方式、学习体验及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线上教育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进行…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新绎队参加202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重走井冈路,筑梦井冈情。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新绎队一行师生16人抵达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下称为“基地”)参加202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第五期),…
安徽工业大学2024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医院导诊服务
实践目的和意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我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们在锻炼自身,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他人提供便利。具体内容和…
探寻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大学生网报洛阳8月10日电(通讯员孟祥昊李润冬杨自晗)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并发扬黄河文化,2024年7月3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
守护母亲河——曲园学子的守护黄河之路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人们亲切的称其为“母亲河”。近年来,黄河的生态破坏存在严重问题,为深入了解如何治理黄河保护黄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关黄河生态文明保护的相关…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团再赴宁夏隆德开展科技助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支持强农惠农富农,助力更高质量推动闽宁协作,7月30日-8月6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筑梦隆德兴牧启航”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士团)再赴宁夏隆…
人科学子三下乡:漫步酉阳绮丽境,心寻本土瑰宝迹
为深入了解和传承巴渝地区的文化遗产,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走访当地著名的龙潭古镇和王家大院,通过实地考察和村民采访,探寻酉阳独特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