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撑起别样蓝天
——记“探路者”实践队平邑调研有感
2016年7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探路者”实践队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以“生态农业,精准扶贫”为方向展开了调研活动。在平邑县城和九间棚村两地,队员们切实的经历,直观的感受印证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初到平邑县,首先队员们通过在几家合作社的办公地点咨询情况,以及在集市上采访菜农得知,农业合作社在当地的发展并不理想,甚至只是个空头衔,当地百姓对于合作社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由此可知,农业合作社在平邑县的部分地区推广程度并不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九间棚村。以果树和金银花为主的九间棚村农业合作社发展较成熟,形成了“供、产、销”的一体化模式。较之于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合作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其次,通过调研得知,当地农民的收入与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程度有较大关系,一下仅从平邑县城和九间棚村两地主要的交通分析。前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三轮车(即当地称之为“三蹦子”),公共交通也比较落后。与此同时,九间棚村虽地处龙顶山中,但宽阔平坦的盘山公路和较为普遍的私家车使得居民民出行十分便利。这一点正反映出居民的收入差异。农业合作社发展较好的九间棚村,通过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促进农民增收。
最后,在九间棚村的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被村民的热情与质朴所打动。不论是农家乐的爷爷,还是指引队员参观农业生态园的老伯,以及村委会耐心解答疑惑的工作人员,无一不在说明着“山美,水美,人更美”。村民的热情来源于幸福,而幸福来源于农业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切实利益。农业合作社在九间棚村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新的市场环境,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建立增加农民收入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阶段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工作重点。九间棚村的村容村貌,让“探路者”队员们看到了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带给农民的利益,更看到了农业合作社撑起的别样蓝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