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辈的辛劳书写四季的荣光
——记九间棚生态农场见闻
盛夏的太阳灼烧着大地,大山里的九间棚却独得一片清凉,探路者实践队的队员们漫步在去往生态农场的蜿蜒山路上,一路欢声笑语,流连在天宝山的美景里。此次农场调研之旅给了队员们别样的启迪,相信这群青年人对他们足下的土地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爱意。
因地制宜,破解难题
“民以食为天”,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不管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农业依然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但一组数据又让我们触目惊心,去年进口粮食已经达到12477万吨,我国已经从一个全世界主要的优质大豆出口国沦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国。这不禁引起我们思考:我们的技术落后了吗?我们的生产模式不合理吗?伴随着反思的同时,开始有大量的地区一步步向美国的机械化大农场靠拢,但是这真的适合中国吗?如果我国放弃了自身农业优势,忽视独有特点,一味学美国,能够预见的后果必然是: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小农户无法维持生计,进城谋生;中国的粮食要靠国际市场供给,社会将在食物链供应环节出现动荡危机。如何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困境,是所有农业建设者共同面对的问题,九间棚生态农场的建设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农场所在的大山原本是一片荒山野岭,三十年里在村民的努力下一步步绿化,现在已经成为了三星级的旅游景区,生态农场就坐落在大山深处一个静谧的角落。新开辟的旅游环线硬化道路已经铺设,高压输电线路业已架设,天潭水库,龙顶山天池拔地而起,生态农场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备。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原本无人问津的大山在九间棚人的苦心经营下成了周边旅游的热门去处。来到生态农场门口,几个路标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三大板块错落分布,既有农场采摘区,也有种植养殖区,还有可供游人歇息的娱乐休闲区,功能细化,提供不同层次需要。农场的刘大爷热心地带着我们在地里逛了起来,放眼望去,400余亩土地上作物在欣欣向荣地生长,树上的桃、梨也快成熟,不少鸡散养在林子里,远处猪圈还有几只未出栏的小猪。刘大爷介绍说:“我们这个农场啊,现在规模还不大,就六七个人忙活,以后慢慢会扩大规模,增加种植的种类,现在你看,金银花已经采过一季了,猪也卖出去不少了,等到中秋,人来采摘,又是一个旺季。”这种混合式的生态农场,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集农业、畜牧业、旅游业于一体,综合效益高,九间棚因地适宜发展生态农场,实践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
科技兴农,欣欣向荣
中央一直提倡“科技兴农”“科技惠农”,在农场建设中,我们也能看到科技发挥的巨大作用。农场近年来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展开广泛的合作,涉及新品种的培育,技术的突破,“九丰一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九丰一号”金银花种植基地,刘大爷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新品种,花期长,亩产高,抗病虫,品质优良,现在正在进行推广。据了解,新一代的“百花一号”已经开始试点种植,相较于以往各品种,它都更为优越。
在生产技术更新的同时,农场发展理念也与时俱进。农场负责人刘嘉坤曾赴全国各优秀农业示范地走访调研,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前瞻性得指导农场长远发展。
理念所在,高效生态
农场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具体生产中,推广中科院蒋高明教授团队的弘毅农场“六不用”技术(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和转基因技术),生产有机农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刘大爷向我们举例说:“你看我们这个土地从不用化肥,全是用我们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做肥料,不仅省钱,肥力还特别好,而且玉米等农作物还能制成猪饲料,也不用烧。”生态农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高效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良了土壤结构,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了生态环保,真正打造出了绿色无公害的农业产品。高效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当地百姓心中,未来农场将继续探索新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发展开创新道路。
在参观调研结束后,此行的所见所闻也使队员们深有感触,何以使曾经的旧山沟一跃变成如今的示范基地。我想,这不仅要归功于九间棚人的实干精神,更重要的是那些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想法。诚然,生态农场的建设是构筑在九间棚大发展的基础上,别的村庄未必能够学来,但是理念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伟大的想法支撑起不朽的功业。
相信九间棚人一定能够继续在这片美丽的原野上用辛勤和梦想书写出四季的荣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