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一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儒家文化齐鲁行”实践团队于本月27日正式入驻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开启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志愿讲解活动。目的是讲解李之仪的事迹,让大家对于李之仪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
通过讲解一幕幕的历史情境,实践队员对于北海公园的历史发展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庆云县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李之仪,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原州通判。李之仪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既擅诗词,又能属文,《四库全书》称其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李之仪原拜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为师,后投苏轼门下。他称赞苏轼之文乃“大作斯文”,与天同行,而且“光时显被”,堪称“百世之师”。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杭州、密州、徐州、黄州等地,颠沛流离长达十余年。作为苏轼的门生,苏轼每次被贬,李之仪总是愤愤不平。他除了写信安慰苏轼,还联系朝中好友四处活动,以求苏轼尽快返京。对李之仪对自己的关心力挺,深情厚谊,苏轼无比感激,写诗《答李端叔》曰:若人如马亦如班,笑履壶头出玉关。已入西羌度沙碛,又向东海看涛山。识君小异千人里,慰我长思十载间。西省邻居时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闲。
李之仪对苏轼的人品和才学倾慕不已,苏轼也很爱读李之仪的诗词,读到欲罢不能之时,苏轼干脆挥毫写下《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
寄语吾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1093年,宋哲宗亲政,苏轼出任定州。他奏请朝廷让李之仪作为自己的助手,担任定州签判。当时,满朝文武怕受牵连,都不敢跟随苏轼,李之仪却不加顾虑,欣然从命。到定州任上,李之仪协助苏轼整顿军纪,申饬法度,明令规制。经过半年的治理,定州军政焕然一新,民众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这是实践队员了解到的,也是实践队员向外传递的。
志愿讲解期间,实践队员们不仅身着统一的服装,手持精心准备的讲解资料,而且以极大的热情和专业知识,穿梭于李之仪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和信众带来深入的文化体验。他们详细介绍了李之仪公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讲解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生动地呈现了李之仪公园历史沿革,从其建立初期到今日的演变,让游客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发展历程。更为重要的是,实践队员们通过讲解和引导,让游客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他们不仅仅是向游客传递知识,更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心灵的连接,使得每一位参观者在宁静氛围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实践队员们以其专业的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参观者们带来了一次充满教育性和感染力的文化之旅,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够带着丰富的体验和知识离开。
除了常规的讲解服务外,实践队员们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展示、茶艺表演、儒家经典诵读等。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也促进了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此外,实践队员们还利用此次机会,深入了解了庆云县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努力与成就,特别是“商贸名城、宗教圣地、生态枣乡”三大旅游品牌的打造和五大旅游体系的完善,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展望未来续华章,儒家文化绽新光随着一周的志愿讲解活动圆满落幕,“儒家文化齐鲁行”实践团队在李之仪公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他们不仅为游客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召开小组会议,纷纷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富,受益良多。大家一致认为大学生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实践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就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实践队队员了解了更多信息,开阔了眼界,增大了见识,提高了动手能力,更为将来实习和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队员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形式新颖的活动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9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