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中国发展,多元共鉴”新时代党和国家历史成就调研队队员孙瑞琪,调研宁夏闽宁的经济发展成就,形成阶段性报告。
通过查阅资料,该成员了解到:
宁夏闽宁镇是中国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以下是一些关键成就:
1.闽宁协作模式: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1996年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这种模式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宁夏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
2.产业发展:闽宁镇通过引进企业和培育特色产业,如酿酒葡萄和红树莓种植、肉牛养殖、设施温棚等,显著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有效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度。人均年收入从最初的500元增加到14961元。
3.乡村振兴:闽宁镇在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不断创新协作方式,优化协作机制。2021年,闽宁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98元,村集体经济盈利每年增幅超过百万。
4.教育和医疗支持:福建对口帮扶的宁夏9个县区,每个县区至少有50名福建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行各业服务,为当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闽宁协作的巨大潜力和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扶贫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通过实地调研,采访闽宁青年,听青年讲述闽宁发展。她讲述到闽宁不再是大家口中贫穷的山窝窝了,不再是出门就黄沙漫天了。她对自己家乡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闽宁发展,为青年创造了更多机遇。许多福建青年企业家,如黄添进,怀揣着梦想和资金北上宁夏,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宁夏青年提供了就业和学习的机会。黄添进在银川建立了食品加工厂,年产值超过1亿,成为宁夏福建总商会会长,带动了当地青年的就业和创业。
闽宁协作也带来了技术传播与学习: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之一,这项技术不仅帮助宁夏青年学习新技术,还传播至全球101个国家,展现了闽宁青年的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闽宁协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为青年提供了参与家乡建设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本地找到发展机会,实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通过吸引福建企业来宁投资建厂、输送务工人员赴闽等方式,加强了劳务协作,为宁夏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途径。
教育改变命运。福建赴宁支教的教师们,不仅带来了知识和教育资源,更带来了“爱拼才会赢”的福建精神,激励着宁夏青年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
挂职干部的榜样作用必不可少。福建向宁夏派出的挂职干部,如樊学双,在隆德县任副县长期间,积极推动残疾人托养创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成为致富带头人,为青年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强国有我,挺膺担当。随着闽宁协作的不断深入,青年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文化旅游等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综上所述,闽宁协作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本次调研深入了解了闽宁镇的过去和现状,以青年角度洞悉了在党的领导下,宁夏闽宁镇的发展与成就。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闽宁将来会更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