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首旋律优美、流畅动人,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曲子,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在安庆市黄梅戏会馆的舞台上,我们目睹了戏曲老师们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和婉转动人的唱腔,为现场热爱黄梅戏的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在安庆黄梅戏会馆,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台前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还有幸在幕后遇见了黄梅戏国家二级演员虞文兵老师。见到年轻一代对黄梅戏的兴趣,虞文兵老师显得格外热情。当我们向他提出关于黄梅戏的种种问题时,虞老师耐心细致地为我们一一解答,并分享了他与黄梅戏的不解之缘。虞老师的热情和专业,让我们对黄梅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一、播种黄梅戏之情,孕育艺术的心芽
在家庭的艺术氛围中,虞文兵老师对黄梅戏的热爱悄然生根。他的母亲,一位黄梅戏演员,日常的练功与登台,为虞文兵老师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回忆道:“小时候,母亲在民间剧团中扮演花旦,她的演唱和表演在我心中埋下了对黄梅戏热爱的种子。家里常常播放黄新德老师、潘启才老师、吴琼老师等前辈的录音带,那些旋律对我来说,就如同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易懂而又动听。从两岁起,我就被这种艺术形式深深吸引,可以说,是母亲的艺术熏陶,让我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了这条艺术之路。”
二、再续黄梅戏之缘,不顾阻挠的发芽
虞文兵老师的艺术之旅充满了挑战。最初,他的选择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父母基于对传统观念的坚持和对戏曲行业前景的担忧,对他的梦想持有保留态度。然而,虞文兵老师并未因此放弃,从五年级到初二,他多次与家人沟通,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对黄梅戏的热爱和追求。每一次的家庭对话都是他对自己梦想的坚持和捍卫。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决心和热情最终感动了家人。2006年,他得以进入安徽黄梅戏学校,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戏曲学习生涯。在经历了一次次台词的背诵和角色的深入理解后,虞文兵老师在艺术的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终于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经过岁月的打磨和自己对梦想的坚持不懈,虞老师本科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老师,主演过多部黄梅戏,其中有家喻户晓的传统戏《天仙配》,《女驸马》,也有原创大戏《太阳山上》《大清名相》《香如故》《薛郎归》《茶歌飘四方》等等,成为国家二级黄梅戏演员。虞老师如今扛起黄梅戏继承与发展的大旗,在为黄梅戏的创新做贡献的同时也开始带领新一批热爱黄梅戏的学员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虞文兵老师的故事,正如这句诗所表达的,他的艺术之旅充满了对黄梅戏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从未放弃,最终在戏曲的道路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三、艺术源于生活,体现黄梅戏之美
黄梅戏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的剧种,在50年代的时候,一曲《天仙配》流传海外,让外国人及海外华侨都大为震撼,觉得黄梅戏曲婉转动听,如同仙乐。这一点充分体现了黄梅戏的魅力和影响力。黄梅戏的唱腔较为通俗,朗朗上口,这与第一段中提到的《天仙配》在海外的流传有着密切关系。不同于北方的剧种,黄梅戏开口有种娓娓道来,诗情画意的感觉,它的旋律流畅,让人容易产生共鸣。
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黄梅戏的唱腔显得更加婉约,这与北方戏曲的高亢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如第一段采访资料所提到的,黄梅戏的唱腔使其朗朗上口,易于传唱。黄梅戏的语言是由安庆方言唱出来的,这种方言的运用使得黄梅戏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易于被接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黄梅戏能够在海外产生如此大的震撼,因为它传达了真实的生活情感和诗意的美感。
黄梅戏的题材紧密贴近大众生活,它以安庆方言为载体,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虞老师曾提到,他第一次听到黄梅戏便被其吸引,主要是因为他能理解歌词中的情感表达。黄梅戏其地方语言的运用使得剧种更加亲切,易于传唱。剧中的唱腔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地展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黄梅戏的剧情大多围绕小角色和小故事展开,反映了当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男耕女织生活的向往。例如,《王小六打豆腐》、《瞎子算命》、《夫妻观灯》、《打猪草》等剧目,都是基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创作的。这些故事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发生,由大众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传唱,使得黄梅戏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深受喜爱。安庆方言的运用,使得这些剧目在传唱时更加容易被接受,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听懂并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因此,安庆方言被外地人称赞为如同黄梅戏一般,婉转动听。
在服饰设计上,黄梅戏的表演服饰紧贴角色身份与日常生活。传统汉族的服饰风格在黄梅戏中得到延续,其中普通劳动人民穿着简朴的粗衣布衫,而书生则身着对襟长衫,避免了过多的装饰与繁复,更显清雅秀丽。服饰的选择直观地反映了角色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让观众一眼便能辨识。
在妆容上,黄梅戏与其它戏曲流派有着显著的区别。黄梅戏的妆容更注重眉眼的描绘,相较于京剧的宽阔眼型和华丽面具,黄梅戏的妆容更倾向于晕染技巧,强调神韵的自然流露,呈现出一种真实质朴的美感。戏曲服饰在艺术表现上,对生活服装进行了精炼与艺术加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这种美丽的表演程度与假定性相得益彰,赋予了黄梅戏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正如诗句所云:“粗衣布衫书生对,眉眼晕染显神韵。”黄梅戏的服饰与妆容,不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对艺术美感的追求与表达。
四、传承古韵精髓,创新黄梅戏之花
在近日的深入访谈中,虞文兵老师分享了他对于当前黄梅戏传承的真知灼见。他指出,在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冲击下,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听戏来消磨时光,导致戏曲行业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虞老师感慨道:“走上这种阶段它是一个必经之路,不是必然,它是必经之路。”然而,他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坚信在继承黄梅戏传统曲目的同时,不断创新新的曲目,紧跟时代的步伐,是黄梅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身体力行,不断走进校园参与表演,推广黄梅戏曲,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听到黄梅戏,爱上黄梅戏,进而学习并传承黄梅戏。虞老师深情地强调:“传统的戏曲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我们要不断创新,让黄梅戏文化发扬光大,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谈到如何将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时,虞老师详细介绍了他们一众黄梅戏演员的规划和愿景。他认为,首先要坚守黄梅戏的传统根基,如同“古木阴中系短篷,大江东去浪淘空”,通过精心的教学和排练,将《女驸马》、《天仙配》等经典剧目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同时,虞老师深知,仅仅固守传统不足以吸引新时代的观众。因此,他带领团队努力创作新的剧目,这些作品既保留了黄梅戏的精髓,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如当代话题、流行音乐等,以期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虞老师还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演出、讲座和工作坊,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黄梅戏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和传承的热情。虞老师坚信,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黄梅戏定能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5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