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年学子探索江门非遗:非一日之功,遗匠人之心 ——聚焦青年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作者:杨韵妮 蔡楚如 萧碧桐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正值小暑时期,“百千万工程”蓝阳实践团怀揣着对新会非遗文化的求知欲,分别前往长江外语培训中心和濠桥街道探索“鱼灯”“葵扇”的“前世今生”。

坚守传统愿不变,盏盏鱼灯寄真情

鲤鱼屈屈尾,主人好生理;鲤鱼嗑嗑鳃,主人大发财。新会鱼灯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据县志记载,过去每逢元宵,会城里、巷入口设社公。待农历正月十二晚社公开灯时,小孩提着鲤鱼灯,聚集游玩,成群穿街过巷“游灯”,口唱“游灯,游灯,捡个银钱两份分(注:会城方言音pang,‘平分的’意思)”。正月十五为“大灯晚”,一连几个晚上,小孩们玩得不亦乐乎,至十六日就“完灯”,有时十八日才“完灯”。

新会区鱼灯手工传承人介绍鱼灯制作流程图/甄灵辉

经新会区鱼灯手工传承人介绍,“蓝阳队”成员对鱼灯的材料选择和制作流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并领取材料包独立制作鱼灯。一竹一纸一鱼灯,看似简单的组成,其实需要许多繁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在扎好的框架上涂好胶水,将提前剪裁好的相应比例大小的鱼身纸片粘贴,并在鱼头中间印上“福”字,寓意福气。

鱼灯于2007年入选江门市级非遗名录,早已成为节日新会街头靓丽的一道风景线。鱼灯作为纳福产余的美好向往,被视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也寓意着“年年有余”和“鱼跃龙门”。

“蓝阳队”成员鱼灯成果展示 图/甄灵辉

新会鱼灯的发展历程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与碰撞的具体呈现。在扎制鱼灯的民间艺人日渐减少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十多年,政府有关部门尽心竭力,为延续新会鱼灯工艺提供发展平台,倡导“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为葵乡之宝鱼灯的创新发展献出巧思,使其焕发新活力。

“蓝阳队”成员与鱼灯非遗传承人合影留念 图/甄灵辉

烙画无声印岁月,葵扇轻摇传匠心

玉手蒲葵扇,轻摇风满襟。蝉声嘶鸣的午后,“蓝阳队”的一支小分队来到了新会区会城惠林葵艺馆,队员们将体验新会的民间传统美术——新会葵艺。新会葵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民间手艺,而其中的主要代表是烙画扇,也被称为火画扇。

葵扇及制作工具展示 图/文洁玲

走进葵艺馆,映入眼帘的便是悬挂满墙的烙画扇,扇面的图案或山水,或花鸟,或景点,无不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扇面上跃然而出。队员们围站在廖老师身边,廖老师一边导扇,一边为队员们讲解葵扇的制作流程。

葵扇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葵扇 图/文洁玲

葵扇的制作要历经割、晒、焙、挑、剪、导、合、烙八个流程,从挑选葵叶到烙画图案,每一步都需要足够的耐心,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在赵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蓝阳队”小分队的成员们尝试着在葵扇的扇面上设计图案,他们小心翼翼地使用预热好的烙笔进行烙印,随着夕阳余晖洒进葵艺馆,队员们手中的图案逐渐成型,他们的作品稚嫩而简单,但是一笔一划都充满了队员们对这项技艺的尊重和理解。

“蓝阳队”成员现场制作葵扇 图/文洁玲

新会葵艺,我们不仅要体验其技艺,更要感受匠人在其中所蕴含的匠心,体会其文化魅力,它的存在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继续保护和传承那些承载了民族记忆和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溯非遗之味,品新会风味

食非遗之味,品新会好味。“蓝阳队”全员到达新会区陈皮村,共同体验江门美食非遗文化的魅力。

店内香气扑鼻,是荔枝木熏焗的独特韵味与新会陈皮醇厚芬芳的交织,两者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又神秘的气息,让人未食其味,先闻其香,心生向往。菜品初上时,一盘盘精心摆置的烧鹅,皮薄油亮,如同艺术品般跃然于眼前,其金黄诱人的色泽在光线的映照下更显璀璨,给予视觉以极致的享受。每一片鹅肉都仿佛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是对美的极致追求。

初尝之下,味甘含鲜,汁水在口腔中迸发,饱满而丰富,肉质细嫩至极,骨头轻轻一咬即碎,展现出烧鹅的极致口感。荔枝木的香气与陈皮的芬芳在口中缓缓释放,相互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味觉盛宴。观其形,黄澄澄的脆皮如同金甲加身,筷子轻轻一撕,整张脆皮随之而起,展现出匠人精湛的技艺与对食材的尊重。搭配特制的浓汁,脆皮与浓汁的完美结合,让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与满足。

发端于唇齿之间,烧鹅的美味在口舌间搅动风云,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搭配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淋上一勺黏稠有度的汤汁,更是将烧鹅的风味发挥到了极致,消去一天的疲惫与劳累。

美食的意义,远不止于味蕾的满足。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连接家乡与远方的桥梁。相信在外的江门游子每当品尝到这道新会非遗美食——烧鹅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也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间的低语,是历史的回声,是岁月的宝藏,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每一次和非遗的邂逅都是一场心灵与古老智慧的对话,不仅仅只有江门非遗给予我们“旧貌换新颜”式震撼,也正是对非遗的坚守和传承才让我们的文化之树得以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34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8月11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11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2020年8月11日,重温红色经典,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尾声,枪声鸣夜幕,豫章烽火扬。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马上我们也要迎来尾声,在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做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面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采访最美人物,在小……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马上我们也要迎来尾声,在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做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面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采访最美人物,在小……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10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心得

今天是8月10号,距离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结束仅仅剩下六天的时间,在这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做出了一些成果,没有老师每天督促,我们都是……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心得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通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并且我们也在实践中成长了;另ー方面,我们也尽了自己的……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6日实践活动2020年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了很多个项目,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每天的宣传都很到位,每一次看到这些宣传都……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5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5日实践活动2020年8月5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有很多的活动需要大家一起去完成,小组有各自的任务分工,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板块,有些负责调……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4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4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日我们小组进行的活动是对身边最美榜样的视频拍摄活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付出但是从不要求回报的人,他……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追溯红色基因,续“抗美援朝精神”
为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感受新会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担起强国责任,引导青年向革命前辈们学习,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科技来助力,线上线下共推普
为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普通话参与程度,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材料与化工学院“普润乡村,化识为技”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成员于7月8日至13日通过线上线下相…
深入基层暖心服务,探索文明实践“特色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蓝阳实践团通讯员:李佳萧碧桐)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成立以来,就秉承着以奉献为毫,爱心为墨,挥洒间,为人民服务之诗的服务理念。人民如天,服务似地,心向所归,新时…
南国学子访侨乡:华梦留青史,侨韵绽荣光
“栽下梧桐树,能引凤凰来”。作为中国侨乡江门,侨都拥有大批出色的侨胞,为深入了解华侨精神、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碰撞,百千万工程蓝阳实践团踏上了探寻之旅,共赴侨都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这里不仅是世界…
支教中的纠偏与引导
在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支教的日子,每一天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收获。今天的经历尤其让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上午的国学课上,当讲到日本侵华的历史时,我惊讶地发现不少孩子对于这段重要历史的具体日期存在…
携手童心筑梦,共赴美好未来—暑期“七彩假期”支教活动圆满结束
携手童心筑梦,共赴美好未来—暑期“七彩假期”支教活动圆满结束2024年7月19日,为期一周的暑期社区支教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活动由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橘徕服兮”实践队及社区多方共同努力,旨…
“聚焦成长轨迹:探索中小学学生的多样性与发展潜力”
(通讯员何茵茵)中小学学生作为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教育工作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中小学学生特点的简要分析:一、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事物特点较为笼统…
“行走的思政课”:越学习,越青春——探访返乡成功青年向亮亮的青春篇章
“行走的思政课”:越学习,越青春——探访返乡成功青年向亮亮的青春篇章2024年7月12日下午,武汉东湖学院“橘徕服兮”实践队在进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
三下乡支教之旅:心灵洗礼与成长磨砺,共筑乡村教育梦
(通讯员何茵茵)参与“三下乡”支教活动,是一次心灵深处被深刻触动与成长的旅程。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乡村教育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在奉献与收获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路径。以下是我个人的…
银针匠心暖山乡:安徽中医药大学爱心团走进毛畈村雷坳小学
2024年7月5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一根银针,一颗匠心”爱心志愿服务团走进安庆市岳西县毛畈村雷坳小学,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知识与技能盛宴。此次活动旨在将法律知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