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管城古韵”实践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管城古韵

7月14日至7月15日,“管城古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周倩文和思政老师黄可的带领下,走进阜阳颍上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察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成员深入了解管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图为实践团队合照)

深入管仲老街,感受文化魅力

管仲老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见证了颍上县数百年的变迁。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青石板路透出沧桑,每一处砖雕木刻都讲述着过往的故事。团队成员们在这里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他们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口述历史,同时对老街的商业活动、手工艺传承以及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管仲老街文化商业化改革)

7月14日,实践团抵达管城老街,管仲老街不仅是一个商业街区,还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管仲文化为核心,这里重现了明清时期皖北合院民居和商业街建筑的风貌。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古建筑的精美,还能深入了解管仲的故事和传说。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他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管仲老街夜景)

管仲老街全长6.1公里,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的古商业街及古合院群落,通过仿古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将传统人文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老街的街道沿外城河傍水而建,青砖灰瓦的居民楼、拱桥、古塔浑然一体,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江南水乡。

(管仲老街东门)

东门作为老街的地标性建筑,采用大跨度、飞檐翘角、二十四基柱支撑的建筑形式,大门的一砖一瓦都采用明清时期的古物搭建而成。大门的“管仲老街”四字牌匾字体取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书法作品,大门两边画有颍上的历史人物,如春秋时的管仲、鲍叔牙、甘罗等名人。

(大戏台和七晋塔)

管仲老街的大戏台是老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主要用于展示地方戏曲和传统文化演出。这一戏台的背景与整个管仲老街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是戏曲和其他传统表演艺术的展示平台,也是连接游客和当地居民的重要纽带。颍上县以其非遗民俗为文化主题,通过戏台等设施进行展示,使得大戏台成为体验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戏台的存在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老庄文化、淮河文化以及管子文化的起源地,颍上县利用这一戏台进行各种文化展示和演出,既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七晋塔原为佛塔,位于大戏台对面。佛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用于存放舍利以及作为佛教信徒的礼拜场所。虽然七晋塔的具体建造年代已无法考证,但根据其位置和设计,可以推测它曾是当地佛教活动的重要中心之一。颍上县以其非遗民俗为文化主题,通过戏台等设施进行展示,使得七晋塔成为体验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七晋塔也承载着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祝福。

深挖文化精髓,探讨管鲍历史

7月15日上午九点,实践队员来到了管鲍祠,管鲍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而建立的。管仲和鲍叔牙以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政治理念著称,他们的故事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忠诚与友谊的象征。

(管鲍祠部分照片)

管仲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和“华夏第一相”,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鲍叔牙则以其知人善用、才思敏捷而闻名,两人亦师亦友,共同商讨国家大事,成为挚交好友的典范。

管鲍祠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由当时颍上县令、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屠隆所修建,并作《管鲍祠碑记》以记其事。屠隆广泛征求乡民意见,决定修建该祠堂,并捐出俸金用于建设。祠堂建成后,历经多次劫难,包括明末战乱、清嘉庆年间火灾、咸丰年间大火等,经历了三次毁坏和三次修复。

1986年,管鲍祠获得新生,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修。重建工作包括修复院墙、三间前门的重建、管仲墓的迁移以及正殿内管鲍二人塑像的设立,并在墓前重新复制了两块古碑。新建的管鲍祠占地面积从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大到1300平方米,还建有配房、大门、院墙和二进院落。

(管鲍祠)

管鲍祠不仅是一个纪念性建筑,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平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每年举办的管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学术研讨、民间艺术巡游等形式,展示了管子文化的魅力,使管鲍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实践团队合影)

管鲍不仅是一个纪念性意义,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平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每年举办的管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学术研讨、民间艺术巡游等形式,展示了管子文化的魅力,使管鲍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本次颍上之旅,参观了管仲老街和管鲍祠,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古街的风貌,感受古建筑的魅力,还能够了解和学习管仲及其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皖北当地的传统文化发展、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升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领略到这些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探秘园科院绿色驿站,共织生态梦

在春意渐浓的二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再次踏上了探索绿色空间之旅。2月22日,实践队前往武汉市首…

【寒假实践】学思践悟新思想 · “智医引领,律定责明”——医疗人工智能侵

实践背景随着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提高诊疗效率、精准度和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最新发布

二师学子三下乡,情感教育不能少
二师学子三下乡,情感教育不能少大学生网报7月24日仙桃电为了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增强他们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7月2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麦田守望…
重温革命岁月,红色文化三下乡温暖启航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了让这份红色基因得以传承与发扬,2024年7月15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年百图展党史,点亮八…
健全发育很重要,情感教育不能少
大学生网报7月24日仙桃电为了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增强他们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7月2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仙桃市沙嘴街道…
二师学子三下乡:蚂蚁帝国探奇妙,生物课堂学知识
大学生网报网仙桃7月25日电(通讯员沈萌)7月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物知识普及课。课上,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进入了奇妙的“蚂蚁帝国”,通过生动的讲…
聚“胶”新“机”遇,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烟台大学后浪实践队赴烟台黄渤海新区、莱阳市、
聚“胶”新“机”遇,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烟台大学后浪实践队赴烟台黄渤海新区、莱阳市、青岛莱西市开展调研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助力农业机械化赋能果蔬产业发…
三下乡|“青火”突击队:紫荆花永远盛开
“永远的紫荆花,在爱之下,茁壮发芽”这首歌伴随了我们一整天,为了庆祝香港回归27周年,我们特意组织学生们演唱这首《紫荆花盛开》送给祖国。紫荆花盛开,港情连四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彩,我们赏同一朵…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
参与“三下乡”支教活动,并融入二十四节气的教育元素,这无疑是一次深刻而富有意义的经历。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文化传承的桥梁:在支教过程中,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三下乡|“青火”突击队:愿我们后会有期
台风天气过后,我们重新回到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继续三下乡支教活动,看到学生们兴奋的跑过来迎接我们,我们的内心十分欣喜,在她们的簇拥下,我们前往宿舍放置行李后,我们便去找学生们一起玩,一起度过我们…
“七彩假期”篮球课堂:孩子们的活力与热情
“七彩假期”篮球课堂:孩子们的活力与热情今天,在石家河中学的操场上,一场特别的篮球课正在这里展开,课程开始前,我们首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热身运动,确保孩子们的身体进入运动状态,避免在运动中受到伤…
深信院青年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魏龙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海对话·云游井冈”青年实践团(下称:深信院“山海”青年实践团)师生近日奔赴井冈山,参加202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据介绍,此次实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