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二师学子三下乡:“揭秘非遗工匠城,探索传统艺术”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田馨语

二师学子三下乡:“揭秘非遗工匠城,探索传统艺术”

实践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非遗+”社会实践队

通讯员:田馨语

在湖南岳阳市,有一个被誉为“非遗工匠城”的地方,这里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工匠们。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将香囊制作、岳阳楼剪纸、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非遗传习之地,一探究竟。

一、香囊制作:

穿越千年的浪漫传说香囊,又称香包、香袋,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习俗。岳阳非遗工匠城的香囊制作技艺,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备受人们的喜爱。走进香囊制作工作室,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桌上摆放着五彩斑斓的丝线、各式各样的香草和精美的布料。工匠们手法熟练地穿针引线,将香草与布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个个寓意吉祥、造型美观的香囊便在他们手中诞生。

岳阳香囊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师傅告诉队员们:“香囊的制作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香囊寓意着驱邪避凶、祈求平安,是古时候男女传情达意的重要信物。”在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亲自体验了香囊制作的过程。从选料、裁剪、缝制、填充香草到最后的修整,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细心。制作香囊的过程,仿佛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浪漫之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队员们正在制作香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涛 摄。

二、岳阳楼剪纸:

纸上的历史印记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岳阳非遗工匠城,剪纸传承人以岳阳楼为题材,创作出了一批批精美的剪纸作品。剪纸传承人向队员们介绍:“岳阳楼剪纸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将岳阳楼的美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巧妙地融入剪纸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剪纸传承人的工作室,队员们看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岳阳楼剪纸作品。它们既有雄伟壮观的岳阳楼全景,又有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剪纸传承人说:“剪纸技艺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幅好的作品,往往需要经过数十次的修改和反复练习。”在剪纸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拿起剪刀,尝试着剪出一幅岳阳楼剪纸作品。虽然手法生疏,但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图为队员剪纸作品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施牧君 摄。

三、面塑: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舞狮,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表演艺术。岳阳非遗工匠城的舞狮面塑技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为这一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图为非遗传承人介绍面塑起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廖菲怡 摄。舞狮面塑艺人面塑传承人告诉队员们:“面塑技艺已有百年历史。”

在面塑传承人的工作室,队员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它们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既有传统的吉祥寓意,又充满了现代艺术的气息。面塑传承人说:“面塑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队员们结合现代审美,为传统面塑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在面塑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亲自体验了舞狮面塑的制作过程。从制作泥坯、雕刻面具、上色到最后的修整,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技巧。制作舞狮面具的过程,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岳阳非遗工匠城,队员们领略了香囊制作、岳阳楼剪纸和舞狮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些传统手艺在工匠们的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正如岳阳非遗工匠城的宗旨所说:“传承文化,匠心筑梦。”这里的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队员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在时光的长河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队员们探寻传统文化的道路。让队员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图为队员在非遗工匠城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施牧君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青春烛梦·爱心护航”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火热开展
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青春烛梦·爱心护航”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火热开展随着夏日阳光的逐渐炽热,长安大学“青春烛梦·爱心护航”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在陕西安康牛头店年制义务学校也迎来充满活力的第二天…
三下乡|“青火”突击队 童心创意,绽放诗歌之雅
7月15日,我们支教组开展了“儿童诗歌”课程,旨在传授诗词的语韵之雅和音乐的旋律之美,并充分发掘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儿童诗歌。儿童诗,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诗歌类型的艺术形…
课堂互动,知识共融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知行+”志愿服务队的支教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成为了最亮丽的风景线。图片中,老师们以生动的讲解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
安徽理工学子三下乡——药香引富路,本草助农兴
药香引富路,本草助农兴——安徽理工大学学子赴亳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讯员王春宇)7月19日至7月20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本草振兴,富农强村”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安徽省亳州…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宜都烈士陵园红色寻访之旅
本网讯(通讯员罗敏)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见证着无数英勇无畏的牺牲与奉献。宜都烈士陵园,便是这样一座庄严肃穆的精神殿堂。在此次红色文化支教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宜都…
阳新布贴:一针一线织就的文化记忆
为学习阳新布贴文化,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提高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丰富艺术修养。2024年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
体育与艺术同行:三下乡志愿者为乡村儿童开启追梦新篇章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7月22日讯】(通讯员:邱凯)近日,一支充满爱心的三下乡体育赋能追梦志愿服务队在我国的湖北省恩施市熊家岩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志愿者们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体育和…
普通话——乡村振兴的桥梁
普通话——乡村振兴的桥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推广普通话成为了促进人员交流、知识分享、信息传播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近日,曲阜师范大学“情系桑梓、言通华夏”实践队前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
不舍离别,留下遗憾
“全员即刻开始准备撤离,还有最后的两个小时”,这句话仿佛是炸弹一般在脑子里炸开,遗憾与不舍涌上心头。作为队长,我会觉得活动没有完整地举行是一种遗憾,付出了努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起初充满不确…
乡镇教育蓝图,你我共筑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号召,“知行+”志愿服务队的支教课堂上,老师们以满腔热情和专业知识,为学生们传授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他们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