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新治——在摸索中前进
——响应五水共治,以乌镇为例探寻古镇治水特色模式调研团队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江河自西向东自带的污染加之浙江省的工业与生活污水,让浙江省的治水压力十分艰巨但刻不容缓,在四年的攻坚战中浙江一步步又回到了真正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最美浙江。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政策,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而乌镇就是“五水共治”的典例,是真切地做到了“古水新治”的典型区域,它可借鉴的经验多,典型性强,影响力大。
乌镇“古水新治”调研团队暑期实践从2017年6月29日正式开始,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调研团队探访了乌镇五水共治办,新翁村、横港村等多个村级河道的河长并去到乌镇景区进行宣传片的采景。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但团队成员团结一心努力一起努力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为我们以后的实践与团队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团队成员奔赴乌镇景区取景中)
调研团队主要围绕乌镇的治水模式、成就与其他地区可借鉴的治水经验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探访到以下几方面内容,即:智慧水利的应用、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与和河长制的落实。
首先,智慧水利的应用:在五水共治办的探访过程中,吕金如主任给调研团队简要演示了智慧水利在防洪排涝方面的运用,乌镇是水乡,河网密布且降水量大,因此即时高效的防洪排涝是五水共治办工作的一大重点。而智慧水利安装在各个河道的监视器与控水装置,能够实时了解河网、村镇的相关水雨情信息,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在无形之中为乌镇安装了绿色高效科学的坏境保护网,这是乌镇在五水共治中的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具体体现。
其次,乌镇除了在防洪排涝的工作量大、难度高外,治污水则是另一大难题。以为除了乌镇景区作为著名古镇客流量大之外,乌镇各村之前在河边乱搭鸭棚猪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两方面导致乌镇河道的生活污水不仅多而且污染也比较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乌镇因地制宜将河长制、河小二与乌镇管家有机结合,形成了乌镇特色的河长制
(朱家浜河长,新翁村村委书记严雪春)。
河长制的河长主要是乌镇各村的村委书记、副书记担当,在每一个河道前面都有河道公示牌与河道治理示意图,以新翁村还为例,在村委会办公室还有河道工作、巡查示意图。以此同时,河小二与乌镇管家都会辅助河长完成治河巡河工作,并通过“菊乡治水”app进行工作汇报。在这样的步步贯彻落实下,乌镇的治水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这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河长公示牌)
除了人力财力的付出,乌镇治水在智力上的付出也不容小觑。乌镇作为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智慧水利与“菊乡治水”APP的运用真实具体地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进了治水中,并在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乌镇景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票、通过二维码检票,这极大节约了购票时间、疏散了人流并达到了环保的作用。互联网+思维作为乌镇特色治水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治水工作中节约了工时、提高了效率、起到了巨大作用。
(菊乡治水APP示意图,图片来自横港村河小二)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于乌镇治水从宏观部署到微观落实,从河长制的落实到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从景区到村落的这一路探访下来,我们知道乌镇治水不是表面功夫,更不是面子工程,他真真切切、踏踏实实深刻落实五水共治政策是深化改革的体现,也是现代化的落实更是景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范例。乌镇作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江南名镇不仅仅是个名号而已,其背后付出的巨大心力、劳力与劳力都是令人叹服的存在。
(乌镇风景区)
文/林炜
图/翁汶莎、方泽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