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深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韵味,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探寻古溯文脉,感受非遗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团队在7月9日前往南京民俗博物馆开展实践寻访活动。
图为寻访团队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合影。
进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寻访团队观摩了南京根雕、民间布艺、南京木雕、空竹等非遗项目的精彩演示,近距离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深入了解南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后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雕传承人万桂明是第二批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根雕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跟爷爷学习雕刻,家传木工活,擅长雕花刻字。木雕有小中见大、巧中见妙之处,给人有朽木化神奇的感觉。他向寻访团队员们介绍,根雕是结合了自然美和创造美,“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这使得每一件根雕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根雕传承人也从经济大环境和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非遗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易,让队员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图为寻访团队拍摄的部分根雕作品。
木雕相对于根雕而言,更注重的是雕刻的工艺,从设计到雕刻都要讲究技法,雕工更精美、选材更精良,传统木雕所雕刻出的物品都含有美好的寓意。寻访团队与木雕传承人交流了解到传承人希望能够借助更多的平台,将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手艺以新媒体的形式宣传出去。木雕传承人的话语让寻访团队员们深刻的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了新的理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非遗的传承奉献一份力量。
图为木雕传承人向寻访团队介绍木雕的选材。
2009年6月,金陵竹刻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荣成为了这项江苏省级非遗的唯一传承人,从18岁学艺,到如今已经40多年。金陵竹刻讲究的是浅刻、简约,也就是“留青”雕刻,她为寻访团队讲解了阴刻法和阳刻法,阴刻法是指将线条内部的材料去除,形成凹陷的负空间,使得线条呈现为凸起的形态。阳刻法则是将线条外部的材料去除,形成线条突起的正空间,能够突出图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图为竹刻传承人刻画竹板。2011年,抖空竹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光辉师傅作为这项非遗的市级传承人,不仅会“抖”,更会制作空竹。他15岁开始跟爷爷学习传统空竹的制作技法,到如今已经36年了。孙光辉坚持手工制作,料子拿到手以后,要经过劈、锯、砍、车、刻等78道大工序以及十七八道小工序,才能制作成一个空竹。 “十几个进风口,用大小不一的小竹片挡起来之后,再盖上盖子,用劲旋转起来,就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这也是空竹在抖起来时为何回响的原因。抖空竹可谓是老一辈人的回忆,对于年轻人来说鲜为人知,队员们经过抖空竹非遗传承人的介绍及表演,无一不发出惊叹,这也反映了年轻一代人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有限,更应该加大力度宣传,让更多非遗文化重返人们的视野。
图为空竹传承人为寻访团队讲述空竹的历史。
非物质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脉络。经过这次的寻访之旅,寻访团队员们了解到了更多未曾听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表示要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践行者,做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实实在在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在新时代继续绽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63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