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赴神仙湾调查沿黄发展调查团就黄河发展方面实地考察
中国青年网洛阳7月11日电(通讯员黄函颉)在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黄河不只是两个简单的汉字,也不仅仅代表一条河流,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小浪底,高峡出平湖。在烟波浩渺的河南省洛阳市小浪底水库上游,弯弯曲曲的黄河岸线造就了数不清的山区沟域。位于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的那道湾,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黄河神仙湾。7月2日-7月8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人民的黄河卫士”社会实践团队在吕士豪队长的带领下前往了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黄河神仙湾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对黄河周边地区就黄河保护发展方面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7月2日上午,团队先后抵达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东北角的黄河神仙湾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当地解说员经由负责人黄总对接,携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人民的黄河卫士”社会实践团队参观园区。从园区入口开始,当地解说员带团队参观了有关黄河沿岸人文文化的部分,比如石墨豆浆技术,扎染技术,黄河石涂绘,古纺织技艺以及部分古农具。
图为部分古农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颖 摄
参观完门前园区,当地解说员于多媒体会客厅向团队讲述黄河神仙湾工程的历程,从荒山野岭,孙江子先生认为“这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我觉得转行是大势所趋,今天的荒山坡,明天可能就是‘金银坡’。”于是,孙江子先生在新安县石井镇承包了靠近小浪底库区的数千亩荒坡,4年间,他请公司做规划,按照“一边绿化,一边美化”的思路种下约50万棵树苗。如今,这片抬头望得见青山、俯首看得见绿水的山头被起名为“黄河神仙湾”。
图为当地解说员讲述黄河神仙湾景区建立的过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颖 摄
开垦荒山,发掘荒田,黄河人把黄河文化和故事融入现实生活旅游,也把黄河两岸的荒山变成了秀林。黄河人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绿化美化荒山,实现了一年四季有花、三季有果、一年四季常绿、丛林茂密、滩涂湿地、跳鱼跳虾过黄河的美妙景象。神仙湾农林产业休闲体验区栽植冬桃、苹果、樱桃等果木15万余棵,还依山就势广植红叶石楠、桂树、紫薇等景观彩叶树6万余棵。不仅如此,树种到哪里,路就通到哪里,滴灌系统也全部延伸配套到位,一系列工序让黄河神仙湾景区不仅招揽游客,也为农产品打下了一条夯实的销路。
神仙湾景区不仅有古工艺和器具的展示,也有陈谢兵团挺进豫西纪念馆红色展馆,记录了1947年豫西作战,陈谢兵团强渡黄河,避实就虚痛歼国民党军队的历史事实。展现了黄河儿女的不屈精神,凝聚了民族情感。
图为参观陈谢兵团挺进豫西纪念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颖 摄
除了这些具有人文关怀的场馆的产品,黄河神仙湾景区也有各色老少介宜的娱乐项目,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带动了周边产业的知名度以及发展,如今,当地已经形成以桃、石榴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以石井老街特色商业街、寺坡山村传统古村落等为主的民俗文化游览区,以龙山公园、沿黄环湖路等为主的景观生态廊道,共同构筑了丰富的沟域经济发展形态。吸收历史文化精粹的同时,也能享受身心上的愉悦,黄河神仙湾景区也吸引了各中小学前来研学,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研学项目,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人民的黄河卫士”社会实践团队也联系到当天前来研学的学生团队,联合举办了一次关于黄河保护的宣讲,向这些学生讲述了保护黄河的各种知识,收获颇丰。
图为团队成员宣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诗颖 摄
团队从黄河神仙湾一行中领略了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凝集,为了更好的见识国家在治理黄河问题上的举措,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人民的黄河卫士”社会实践团队动身辄往小浪底库区,参观了国家一大治水治沙工程,以18-20年为例,19年小浪底库区累计排沙接近200%,另外两年基本上实现冲淤平衡。
图为小浪底库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雨翰 摄
此行团队从黄河人对黄河的坚持中,见证了勇往直前的黄河拓荒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品格。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希望能与黄河神仙湾和小浪底再会!
(通讯员黄函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47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