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细细回想自己这几天的支教之旅,从出发前的面试、培训、试讲到踏上前往临沂的列车,第一次和社区人员对接,第一次开会,第一次上台讲课……有太多太多难忘的、惊叹的、幸福的、苦恼的、担心的时刻。它们像是一帧一帧的图画,绘起了整个支教的旅程。
在时青社面试环节中,学长曾问到:“你如何理解看待城乡、城镇之间教育的不平衡和差距的问题”,我当时以自己家乡中自己所就读市中学和老家乡镇中学对比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但在此次支教过程中,我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教育资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基于此,若问出该如何解决应对这类问题,我想说的是,先发展经济,为教育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蛋糕做大的基础上让缺乏教育资源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其次是国家要主动输血,为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提供财力、物力等支持,事实上公费师范生、定向招生、支教研究生等项目正事国家主动造血的体现,但是在这一政策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优化和解决;此外,仍需优化我国体制,推动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更好缓解社会内卷压力。
青年的肩上不只有清风与明月,更肩有专属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此次支教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真谛,在每天饭后的漫步中,一草一木、街边的灯光、天上的明月与云雾都是如此美好,清风在身侧,明月在头顶;在每天和孩子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初中校园“教育即生长”的意义,孩子们如日出之朝阳,灿烂、美好、烂漫,教育好他们确实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过程,也确实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过程,这份责任与担当需要青年来接力,也必须青年来承担。
鞠躬盛世,这是属于我们时与势;放眼未来,这是属于我们的担与荷。我们定不负自己,不负祖国,以担当为基,筑起明日之灯塔,引航未来;以奋斗为火,点燃明日之烛光,星星燎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2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