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守护绿色家园,你我共同努力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邱筱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知识普及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实践队在潍坊市进行志愿服务。

冬日的冷风透过外套打到实践队员的身上,在这样严寒的环境下,垃圾处理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岗位,他们坚定了信心,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垃圾分类。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他们与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沟通,了解有关志愿服务工作职责以及注意事项。

活动中,他们将中心广场的路面、绿化带中的纸屑、塑料袋、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垃圾进行了集中捡拾,并认真听讲,将学到的分类知识现场复述,并通过问答的形式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借此次机会学习到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垃圾分类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同样他们也认识到:当下所处的阶段,垃圾分类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生活在城市,每个人有义务为城市的清洁尽职尽责,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无可避免,但是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垃圾分门别类,让垃圾能够物尽其用,为环保事业助力,为子孙后代谋福音。垃圾分类不是靠制度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需要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习惯决定效果,从自身做起,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助推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新“时尚”。

图为社区内垃圾分类回收站 邱筱涵摄

高科技助力垃圾分类,科技手段作用于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垃圾分类看似只是改变传统的处理办法,背后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管理人员不足、分类精准投放率不高、垃圾外运不及时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效果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解决这些难题,固然要靠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和志愿者等的不懈努力和贴心服务,但要系统性地解决多头问题,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科技的力量必不可少。实践中,运用科技手段的最直接效益在于减少监管成本。

实践队员协助工作人员向过往的市民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宣传材料,面对面地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其中一位市民说到“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作为重要宣讲阵地,极大地方便了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讲解过程中还设计了互动问答环节,进一步加深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大家热情高涨,气氛活跃。通过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也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差距所在,社会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亲近社会,亲近大自然会有益于我们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队员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这在无形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图为社区内旧衣物回收站 邱筱涵摄

通过这次活动队员有很多收获,首先是树立不乱扔垃圾的前提意识,无论是在外面游玩还是在家里面垃圾都应该丢到垃圾桶里面,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虽然公园有好几个垃圾桶,但是却很少有人把垃圾扔到垃圾桶,更多的是随意丢弃在地面上,哪怕是垃圾桶离自己只有几步远,这简单的几步,却是环境保护路上的一大步。垃圾一旦遍地只会让生活变得灰暗,所有人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如同社区一样成为一个到处都是垃圾的地方,所以在今后学习中看到随意丢垃圾的人我会及时制止,避免这些人随意把垃圾丢在地上,一定会把这些垃圾放到垃圾里面,看到垃圾也会及时弯腰捡起垃圾,避免垃圾污染。作为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出真知,劳动中提升自我价值。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进一步认识到:垃圾分类能够助力绿色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政策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根据社区的自身特点进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循序渐进,出台相关政策约束市民的行为,逐步改变市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垃圾分类助力生态文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推动建设美丽中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邱筱涵)

图为变废为宝社会实践队员合照 王雨涵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3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赴邳城镇中心小学开展土壤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为了强化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从内心夯实环保责任感,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暑期实践团于7月22日前往邳州市邳城镇中心小学开展土壤保护…… 罗肖炜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查看全文 >>

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赴中建八局在徐某项目部考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实践小分队于7月18日赴中建八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润铜常青铜山区相关公共区域土壤修复项目部实地考察学习。在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罗肖炜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在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大学生在行动暨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 罗肖炜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清明承俗育童梦 移风启智润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儿童对清明节的认识,增强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月3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者小队…

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举办“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志

(通讯员崔子涵彭湘)4月4日中午,我院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在树达楼106教室开展“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赴粤进行专项调研

为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程,3月18日至20日,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调研组赴广东省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组由图书馆馆长、会…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清明时节,翠柏凝春。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

以萃华之声,赞曲园之歌:淄博大学 生到淄博一高中作高校宣讲

为加强本省学生对曲阜师范大学报考条件的了解,同时以往届毕业生身份与同学们分享高中三年如何度过的经验,淄博社会实践队于…

最新发布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文旅”社会实践队员调研潍坊市博物馆
近日,探寻文旅高质量发展小分队来到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是集公共教育、陈列展览、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有潍坊简史、馆藏字画、民俗及民间艺术、石刻艺术长廊…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了解南方传统文化,书写文化交流华章】
2024年2月10日,寻根溯源队队员在茌平区植物园进行社会实践,帮助园区年会工作的进行,寻根溯源实践队队员在园区担任主持讲解、科普文化的工作,帮助广东潮汕英歌舞、广东联圣堂醒狮团表演的顺利进行,并与当…
生态保护驻心间,绿色发展焕新颜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为推动高密新城绿色发展,开创魅力高密环保新天地,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文旅”实践队员赴安徽太和调研文旅行业发展状况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能增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太和县,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文旅”实践队员探访安徽太和文庙——文旅复兴的典范
在文化旅游产业日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际,安徽省太和县的文庙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太和文庙的复兴与高质量发展不仅彰显了文化…
青春“村晚”在行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社会实践总结
年年腊月闹长街,岁岁今朝老少偕。1月26日下午,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内,老少一堂,载歌载舞,言笑晏晏。这是由姑苏团区委主办,金阊街道团工委、中街路社区承办的“青春迎新,梦在中街”迎春联欢会。本…
大学生走进企业,普法宣讲助力法治建设
近日,一位来自湖南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潘钰,利用春节假期以大学生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广西天之麒印务有限公司,宣讲民法典。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向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
传承非遗,感悟真谛
到达聂家庄我们直接去了泥塑非遗传承人聂东传的家,在他的家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塑艺术品,异彩纷呈的泥老虎栩栩如生。聂家庄的泥老虎称“天下第一虎”,亲眼看到后果然名不虚传。在聂东传先生家的案桌上还…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文旅”实践队员探访太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文化旅游业绿色崛起的今天,红色旅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对历史的缅怀与敬仰,还担负起教育和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安徽省太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正成为连接过…
泥塑生活与艺术的交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许多非遗物件都蒙上了灰尘,为追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发展问题,我参加了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非遗的发展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现在乡村正在振兴,也助力了非遗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