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故宅由爱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俭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园林漱芳园组成。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丁氏故宅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
1996年11月20日,丁氏故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东省优秀博物馆、山东省农村青少年教育基地、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深入了解和传承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实践队队员于1月28日前往丁氏故宅参观,进行相关精神思想学习,进一步感悟传统优秀文化历史底蕴,开展有关传统文化学习研究。
丁氏故宅座落在龙口市东城区东莱街137号,是丁氏家族“西悦来”遗存的部分宅居,建于清代中期。建筑风格为砖石木结构,北方硬山式建筑,可与京城府第相媲美,具有胶东民居的神韵。故居为中轴对称布局,五进四合院落,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胶东民间有“黄县房,栖霞粮,蓬莱净出好姑娘”的歌谣,“黄县房”即指丁氏故宅。
现存故宅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房屋55栋243间,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精华,是展示中国清代民间建筑艺术及丁氏家族兴衰发展史的实物见证。
丁氏故宅内的复原陈列,展示了丁氏家族的生活原貌和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丁氏故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占地3.106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是清朝山东望族丁氏遗留下来的宅居。当年的丁氏家族财力不输于栖霞牟氏,在胶东半岛富甲一方。家主丁元沂以经营当铺、钱庄起家,于清朝乾隆年间致富,人送外号“丁百万”。
丁氏家族发迹后,广征全国能工巧匠,在黄县城内营造家族宅第,其规模宏大,有2700余间房屋,现存240间。故宅坐西朝东,是典型北方传统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古朴大方,甚至可与京城的王府相媲美。能够耗费如此巨大的财力建造宅邸,足以证明丁家的经济实力。相传当时丁家资产折合白银5400万两,是清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可真是称得上“富可敌国”了。
丁氏故宅完美结合了胶东民居和京城府第的特点,主体建筑做工精而细致,用料十分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堪称清朝胶东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充满古韵的建筑和这里的历史文化氛围极为契合,一个个纪念馆走过来,龙口和龙口人的历史底蕴、文化素养呈现得淋漓尽致。
履素堂,创始人丁法祖,后由其二孙子丁宝文承袭,是原“七大份”中的二份,与爱福堂同时建成,有主房6栋32间,厢房8栋20间。一进院为院中院,内有倒厅6间,客厅5间,花厅一对6间,客厅和花厅均雕梁画栋。客厅内南北各设神龛和壁橱,供奉社稷六神和祖宗神位。二进院为大住房,南墙上设神龛,供奉天地之神。三进院为二住房,为锁形建筑。四进院为三住房,院内北侧设猪圈和茅厕。最后有账房院。是丁氏故宅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乾隆年间,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为“丁百万”创始人,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官、商、儒有机结合,儒官商三位一体,“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整个家族自清代乾隆年间爆发至辛亥革命时衰败,一直左右着当时胶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家族的光辉业绩长盛不衰。先后27人次考中举人、进士,五品官衔以上者148人;当铺、钱庄遍及我国东部11个省市、山东108个县,被誉为诚信经商的当铺世家。掌柜外出无需住店,一路就住在自家当铺里。丁家当铺还挂有“龙票”,相当于现在的国营执照,受皇家的庇护。
丁氏家族鼎盛于清乾隆,衰败于辛亥革命,见证了老黄县清末民初的人文风采和社会变迁,在丁氏故宅中,《老黄县风情》展以一组组珍贵的旧照片生动还原清末民初老黄县的种种风土人情。通过对旧物品的观赏来感悟历史与时间的沉淀,老黄县昔日的风采也倒映在每一件物品之中。
丁氏族人以学入仕,族中举人、进士多名,到近代,涌现出以丁佛言先生为代表的进步人士。丁佛言先生少年奋进立志救国,留学日本学成归国积极参加同盟会领导的山东保矿会,反对德国侵占山东矿区;武昌起义后,丁佛言先生作为徐镜心先生的得力助手从事革命政治活动;面对直系军阀曹锟的巨款贿赂,丁佛言毅然拒绝隐退回乡;回乡后的丁佛言先生继续研究古文字学,著有《古陶初释》等著述。
游览丁氏故宅,古宅的精妙建筑及其承载的厚重历史底蕴让实践队员们对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队员们心中有了更生动的注解。丁氏故宅是时间的见证,时代的镜子,
丁氏故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必能“海纳百川聚宾朋,独领风骚在今朝”,是烟台的一道亮丽风景。如今人们在这里寻找散落的过往、远去的岁月,那些或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或烙上传奇色彩的故事,都成了老生常谈,成了追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8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