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丰”赶“炮”莫停留,非遗尽处是振兴——追“丰”赶“炮”调研团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使命感和文化自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1月19日至2月17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追“丰”赶“炮”调研团队在家乡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内开展了以“追‘丰’赶‘炮’,你我同心”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对话家乡历史,聆听非遗心声
重新认识家乡,从博物馆开始。为更全面地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把握丰塘炮期习俗与灵山县历史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团队的第一站来到了灵山县博物馆。灵山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集中展示了灵山县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团队在仔细参观全部展区后,驻足于馆内二楼的丰塘炮期习俗展示板块前。花炮样品笔直挺立在团队成员面前,花样复杂,颜色丰富,典雅庄重。但炮期的图文介绍较为简单,未能满足团队的深层需要。午后,团队前往灵山县文化馆,在一楼浏览了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欣赏了实物展示,在留言墙留下了对文化传承的美好祝愿。拾级而上,团队成员在二楼的接待室内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炮期文化的采访。在工作人员的解答下,团队成员了解到目前丰塘炮期在传承发扬中存在的困难,以及目前文化馆在传承丰塘炮期文化上所做出的努力。博物馆里藏着文化的前半生,文化馆里努力开着文化的花。团队成员更加感受和意识到传承与发扬炮期文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图1图为追“丰”赶“炮”团队在博物馆参观
追寻传承脚步,探索发展密码
为更深入了解独具当地特色的炮期文化,掌握丰塘炮期习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团队一行拜访了位于丰塘镇大池村的丰塘炮期传习基地。团队成员参观了传习基地的摆布、花炮样品及其他表演道具,并与基地负责人积极交流。大池村今年的炮长黄士活还为团队成员展现了炮期当天的打鼓活动。通过访谈,团队成员学习到丰塘炮期习俗的历史、主题、相关的民俗活动及面临的困境,激发了对炮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更多思考与关注。同时,为了解社区对于炮期保护的现状及与村落炮期的区别与联系,团队采访了丰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文书黄洁平。黄洁平女士详细说明了丰塘社区炮期活动的形式、内容、活动流程,也坦言目前社区炮期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周转、群众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困境。团队成员们在与其交谈中共同思考丰塘炮期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通过发展特色民俗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图2图为追“丰”赶“炮”团队在采访文书黄洁平
共度民俗活动,汲取群众智慧
2月17日正月初八,是丰塘镇平岭村的炮期日,当天团队成员专程赶去参与炮期活动。团队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的同时不仅光顾了遍地开花的小摊子,还挤进了观看球赛的人山人海中。在球赛正式开始前的空隙,团队成员不仅仔细观察了摆放在舞台上的21个花炮和舞龙道具,与周围群众进行交流采访,邀请其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当地群众对于丰塘炮期习俗的态度和认识,询问群众意见建议,感受到了当地朴实热情的民风,还采访了平岭村炮长黄满寿,知悉了关于平岭村炮期的发展渊源、形式内容、相关活动、资金来源及使用,以及炮期当日地摊经济对于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
图3图为追“丰”赶“炮”团队在邀请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因为临近大池村十三炮的时间,丰塘炮期传习基地内的炮期委员会成员们正紧锣密鼓制作花炮、花灯、各种告示牌和寿板等,炮长黄士活更是抓紧布置和处理各项事宜。于是团队决定再访基地,走近炮期活动筹备现场。团队成员一边观看端详一边抛出一个又一个疑问,都得到了认真的回答。炮期委员也给成员提了一些建议。跟随炮长黄士活的脚步,团队成员在田间地头观望炮台炮旗,在大池村文体活动中心亲身体验舞狮舞龙、摇珠仗、打鼓和使用对讲机,在与其徒步上山检查道路和祭祀布置情况的过程中了解“上灯”习俗。
图 4 图为追“丰”赶“炮”团队在跟炮长黄士活上山
本次社会实践基本顺利结束,团队成员在此次调研活动中不断加深对丰塘炮期习俗的了解,更切身感受到了炮期的魅力。丰塘炮期习俗历经三百年历史的风雨洗礼仍生生不息,魅力不减,滋养着一方水土。现在每年的丰塘炮期节吸引观众约十万人次,但是目前传承与发扬炮期文化尚存在着不小的困难。这更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以青春之名勇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笃行不怠,踔厉奋发,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追“丰”赶“炮”调研团队文/廖凤美容中慧梁冬银摄/劳远彤容中慧梁海玲)联系方式电话 13457763767QQ 2501585116
图5图为追“丰”赶“炮”团队与炮长黄士活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