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当代中国就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它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目前,世界已经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也正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布局,“元宇宙”、“区块链”、“NFT”等新兴事物扑面而来。文物数字藏品,是博物馆馆藏作品、文创衍生作品基于区块链技术确权,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网上共享传播的产品,其不可篡改、永久保存的特性让文物找到了“活下去”的新方式。作为一种文创新形态,数字藏品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更年轻化的体验方式传递出来,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与此同时,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的文物数字藏品也存在不少安全风险,知识产权问题也逐渐显现并成为无法绕开的发展中的障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在文物保护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成为必须关注的一个课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谈到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就不能回避“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问题。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但是,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为后代文献的追述,不少故事甚至被赋予神话色彩,许多人认为不能作为信史来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
在传承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过程,文物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载体和符号。作为历史遗留的产物,文物被刻上了那个时代独有的烙印,是历史的见证者。从这个角度看,不同时代的文物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文物能够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够反映当时的物质文明发展程度,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些文物的鉴赏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信息,例如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这些技术含量决定了文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数字经济时代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迭代革新,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形成了数字经济中关键的数据要素,这些都成为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和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这些要素和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了数字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2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