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大学(威海)数智云联调研团关于数字人产品使用方面的调研与反馈

来源:山东大学“数智云联”调研团 作者:陆畅

2月14日,山东大学(威海)数智云联调研团成员陆畅前往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洋北分校(又名洋北镇中心小学)进行数字人产品使用方面的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访了在该校任职多年的教师及主任蔡倩,并取得了推荐信及社会实践接收证明。

首先,蔡老师先观看了介绍数智云联团队和产品的图片和视频,对该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蔡老师在采访中介绍了该校留守儿童的大致情况和她个人的看法。从蔡老师口中得知,该小学的学生(儿童)和父母异地的情况,也就是留守儿童的数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他们一般情况下是由于父母到外地打工才会形成这种和父母分居的留守儿童现象的。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情况都是用手机视频或者打电话的方式来和父母联系的一般情况下放寒假或者暑假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回来,或者他们到父母跟前去。蔡老师认为留守儿童和父母通过手机联系比较方便,但存在手机使用时间和浏览内容难于管控的问题,她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家庭,学校方面的工作设计会有,但是效果不太大。介于数智云联团队的数字人产品具备多种功能,使用方式和场景多样,能够满足包括但不限于让留守儿童和父母面对面交流、娱乐等的需要,蔡老师表示如果能让在校内的留守儿童都使用这种数字人产品是很好的,她本人很乐意接受。但同时蔡老师也认为,对于洋北中心小学这样的郊区学校来说,数字人产品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管理等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

从本次调研获得的信息可知,郊区学校留守儿童数量多,现有的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教职工对于帮助留守儿童的技术持积极态度,因此数字人产品投入使用前景良好,但还面临着投入推广、使用制度、是否愿意使用此产品代替现有沟通方式等一系列问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78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东方嵎夷之地,技艺传承之始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土火迸发讲人间瓷话,彩釉黑陶里看德州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鸢都凝雅韵,鸢飞挟风鸣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潘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 潘宇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逄文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 逄文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刀光剪影里,论指尖流霞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为入门成本低,技巧多样不拘一格,受众多为妇女老人,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火淬琉璃光影,熔叶徐染绣芙蓉

要谈淄博,要讲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为稷下学宫成就百家争鸣的美谈盛况,他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聊斋志异》,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辉煌。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黄河文化……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威海锡镶技艺,探析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保留着归属民族的根,亦是一种无形且无法代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在新媒……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锡镶传承现状,助推非遗创新传承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31日电(通讯员张腾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等有着重要意义。为……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柳腔,唱响时代声音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柳腔也不例外。尽管柳腔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艺术家和学者进…
翻译学院——青鸟有爱,银巢无碍社会实践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代人类的寿命普遍得到显著的延长。同时,由于人口出生率普遍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般共性问题。银发浪潮之下,我国面临老龄化问题…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情牵母校 感念师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所谓实践出真知,从大学生个人角度来说,社会实践非常有意义,当代社会不需要读死书的人,它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通过不断的…
新塘社区寒假社会实践
为更好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城镇居民基层的各项政策,2024年2月14号,吴一凡同学利用寒假期间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新塘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实践的目的在于更深刻的了解国家政策和内涵…
曲园学子“云支教”——向“云”端,文化探寻树自信
曲园学子“云支教”——向“云”端,文化探寻树自信2023-2024年寒假期间,为了响应“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召,我参与了由曲阜师范大学开展的返乡实践类“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身为曲园…
走进红色基因的数字时代 ——关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引领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的调查研究
【摘要】中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承,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基因融合是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
文化归根,创新发芽—— 大学生返乡擘画嘉祥文创新篇章
文化归根,创新发芽大学生返乡擘画嘉祥文创新篇章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人们欢聚一堂、传承文化的时刻。为了弘扬家乡的文化特色,推动嘉祥县的文化产业发展,2024年2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行走的文化…
走进积石山——关注灾后儿童成长
积石山,一个曾经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地方,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这场灾难中,学校的损失尤为严重,教学楼坍塌,教室变成了废墟,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瞬间被打乱。团队…
中南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对谈守墓人,传承在路上
(通讯员:刘蒙蒙、袁昕月)登梯,寻墓2024年1月21日下午,实践团队按照计划来到另一处烈士陵园,当地人称之“老陵园”。连着几日断断续续的小雨,老烈士陵园的青石台阶上还积着些雨水。细看下还能发现个别石…
一起云支教 快乐伴我行
在支教开始以前,我一直认为老师与同学们是授予关系,老师向同学们传授他所学习的知识与经验,但当我真正开始在一段教学过程中,充当老师的角色时,我却发现老师与同学之间更像是相互成长,互相鼓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