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独居不孤独,关爱老人心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木,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关爱独居老人,2024年1月25日,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筑梦实践队的一员走进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乡村,了解当地的独居老人的现状,进行了服务独居老人的志愿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为独居老人办实事,为老人的生活带去一点温暖。这次志愿活动拉近了我与独居老人之间的距离,为老年人生活注入青春力量。

为老人带去温暖的同时,这段难忘的经历也令我收获和感悟颇多。从一开始紧张不安,到最后与老人侃侃而谈,我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自1月20日起我就开始准备如何探访独居老人问题,如何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力所能及的帮助独居老人。我深知与老人沟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于是我通过互联网以及和村支书沟通,找到了很多与老人交流的方法,面带笑容,去老人家里的时候先自报家门,让老人对自己多少有些了解,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当老人讲话的时候,认真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用自己的行动来增强老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图为实践队员向老人了解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梦琦 摄

在进入老人家里之前,通过向周围出家门聊天的人了解老人的一些情况,让自己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使与老人的交流更加方便。在我进入老人家之后,与老人一同坐在马扎上,我们就开始了唠家常,我也给奶奶讲解了一些平常在村里容易忽略但是又很重要的地方,同时了解到这个奶奶的儿女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来几次,只有老人自己在家,智能手机又不会用,想儿子想孙子了也没法打视频看看,只能通过打电话。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也不禁有些酸涩。我跟伙伴帮老人做好饭之后我们就离开了,不打扰老人休息。

图为志愿者与老人聊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梦琦 摄

随后,我了解到村中很多老人都不会使用智能电话,只守着老年机,他们非常想念自己的子女,又担心打电话过去影响他们工作,他们看到自己的未接来电会担心自己怎么了,让他们分心,很多时候老人不会给自己的子女打电话,但当他们接到子女的电话时,却开心的像个孩子;当他们知到子女要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回来时,他们会多孩子喜欢的东西,孩子们来的前几天都开开心心的。

当他们的子女带着自己的孙辈回来之后,老人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想让孙辈们开开心心的回来玩,然而,在城市里住久了的孩子们一回到农村就到处玩,基本不回家,经常老人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看到孩子们。当今青年低头族现象格外明显,无论什么时候都在低头看手机,看手机着迷,对其他的事情不太关心。老人虽然没说出来,但是也能感受到老人的失落。这次的经历我更加坚定了要经常去关心这些老人的想法,去帮老人打扫一下卫生、做个饭,过年的时候再去老人家里拜个年,给老人送点吃的喝的等。也许我做的事情很小,送的东西也不贵,但是我有一颗真诚且热情的心,还有一份坚持下去的毅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老人一起做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梦琦 摄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知道了关爱独居老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人感受到温暖,但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同时,这也能体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关爱独居老人贡献出一份力量,让老人的脸上出现开心的笑容,让他们有人陪伴,精神上更加积极乐观。

(通讯员 高梦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73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实践总结大会

2020年7月15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最后一天,队长孟舒准备开总结大会。上午九点,队员们在腾讯QQ群聊里签到……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2020年7月12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进行的最后一天。今天上午九点,我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对之前14天……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今天是七月十五号,是我们“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的唯一内容就是总结。“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在经历了半个多月…… 宋旭 查看全文 >>

谈对农村垃圾分类的认识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及有无意识分类处理

今天是七月十四号,也是“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开展行动的第四天。随着遥远天际那一缕红光的萌生,“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要开始今天…… 宋旭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清华苑小区站

2020年7月14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第十四天,已经接近尾声了,队员们准备再去做一次关于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农村垃圾分类之路

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农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笔者日前走访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村……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留庄镇生活超市垃圾分类调查

今天是七月十三号,也是我们开展行动的第十三天。今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留庄镇生活超市里面的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我们在下午大约二点钟一起来到了位于留庄街比较繁华的留庄镇生活超…… 宋旭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2024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寒假云支教: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
标题:2024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寒假云支教: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2024年寒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首次尝试开展“云支教”活动,…
共聚预制齐步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为预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促成预制菜大力推广的风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快步伐的工作节奏,“懒人经济”、“宅”生活模式更加促成预…
共筑成长之路,引领时代进步
共筑成长之路,引领时代进步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2024年2月16日上午八点,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同心向党,微光引路”社会实践队在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开展社…
与爱同行,奔赴美好明天
我对家长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交流的过程中我的困惑似乎迎刃而解了,并对当今社会性教育的现状和发展阻碍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首先我对三位适龄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访谈,三位家长都有对性教育独到的见…
大学生心得:支教教育的意义与经验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承载着无数的希望与梦想。在2024年的寒假,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与“返家乡,一起云支教”专项系列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支教和教育的深远影响和巨大价值,同…
师恩难忘,亲情长存
师恩难忘,亲情长存——南师大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302班寒假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1月10日至2月25日寒假期间,为了使大学生们更加珍视亲情和师生情,懂得感恩和回报,同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南京师范…
爱心接力,为花朵绽放添翼
在准备初期,我深刻了解到性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层面的教育,而更多的是有关很多我们如何认识亲密行为,认识身体的改变以及性观念的变化。并且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侧重方面,在学校进行性教育时大多从健…
走进积石山——大河家镇居民震后安置点实地调研
2024年1月23日,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振兴青年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大河家镇居民震后安置点,主要对当地人民目前的生活现状以及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积石山大河家镇居民安置点(无人机摄)截至目前,地…
厚植传统文化自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庆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陈钰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探寻城乡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新路径,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1月25日至2月7日,重庆大学“文韵绵延,再书华章”实践团在队长陈钰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重庆、…
匠心筑梦,非遗传承
非遗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我们的根和灵魂。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关注非遗、感受非遗文化带来的魅力,更好地宣扬和传承非遗文化,2024年2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