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8日电(通讯员 周美彤)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由基本温饱向追求品质营养和口感的多元化转变。为了了解“传统文化和大食物观的渊源”,2024年1月27日至2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分批次分别来到非遗文化花馍制作坊参观,进入中小学通过绘画和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科普。赓续传统,探寻并践行传统文化中的大食物观,对于维护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理论学习,认知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代替了以粮为纲”,后来又指出“要向耕地草原海洋森林、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今天,如何平衡“新”与“旧”是时代的重要命题,因此,我们需要探寻那些熠熠生辉的优秀传统,让它们为新时代服务。为了有效地保护粮食安全,增进对大食物观的认知,更好的践行大食物观,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4年1月展开了大食物观专题学习会议。
在本次专题会议上,实践队员首先了解了大食物观提出的背景,认识到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的一种观念,同时深入探讨了大食物观的现实意义,然后结合现实条件将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蓝色食品和传统文化等要素联系起来,按照就近、科学原则,研讨确定了实践地地点和方案。通过本次会议,实践队员对大食物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将各要素统筹协调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图为大食物观专题培训会议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供图
参观非遗,探索大食物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花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源自民间面塑艺术的传统面食艺术品。历史悠久的花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捏、搓、揉、掀等手法,将面团幻化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花馍以其丰富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饮食的多样性,特别注重食材的选择,这在“五谷杂粮”的使用中得到了体现。在参观过程中花馍制作厂负责人提到:“花饽饽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吉祥如意的期许,是当地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日常食品,是传统文化与大食物观碰撞的体现,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花馍馍制作厂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丛恺奕供图
走进学校,宣传思想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建设中一支重要的队伍。因此,青少年还应关注社会问题。为了让身边的青少年能更加了解大食物观,2024年1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成员走进中小学进行大食物观和粮食安全科普宣传。
图为实践队员面向中小学同学展开主题科普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昌远 摄
本次科普中,实践队员展开了主题班会并带领同学们制作了粮食安全与大食物观宣传画,在此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热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带领同学们一步一步深化对大食物观和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呼吁同学们回家后积极宣传大食物观,尽自己所能节约粮食、践行大食物观,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为实践队员在活动结束后与同学们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供图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深入调研访谈发现传统文化与大食物观和粮食安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积极向青少年做宣传,通过自己的行动,沿着传统文化的脉络为践行大食物观维护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书写大学生的青春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0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