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探寻教育家精神”的讲话主题下,为深入探索教育家精神,2024年1月12日至13日,曲阜师范大学“循夫子之行,悟教育之道”实践队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敬畏,在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探寻教育家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有幸聆听了那些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前辈们的故事。与此同时,实践队踏上了探访孔子博物馆的旅程,在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氛围的殿堂中,队员们穿越时光长河感受孔子的伟大智慧,探寻教育家精神的起源,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队员对孔老师进行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雅琪 摄
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四位优秀教师进行访谈,一行十二人分成四组分别对她们进行采访,与她们一起回顾过去的教育生活,感悟她们身上所体现的最典型的教育家精神,并赶赴孔子博物馆探寻孔子身上所具有的典型教育家精神。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教师在访谈中展现出的谦逊态度令我深受触动。访谈中孔老师这样说道:“你的身边会有很多优秀的同事,要去向他们学习,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学习他们怎么去管班儿,怎么去教学,对你会有很多帮助,就是不要闭门造车,得学会利用你身边更优秀的资源。”孔老师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我们所提出的有关教育家精神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从交谈中我感受到她愿意倾听和接纳不同声音,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这种谦卑的态度展现出了她对于学识和智慧的谦卑之心。在她们双向奔赴下,孔老师所在的班级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称号。作为学生,我应该怀着虚心的态度去学习这种谦逊温和的教学态度,做到身正为范。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包容与创新也是我在访谈中汲取的重要品质。于老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二十多年,多次获得校、市级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在访谈中于老师这样说道:“就是我从来不会因为成绩而去对他们有那种不同的待遇,你学习好,我特别喜欢你,可以包容你一切的缺点,或者你学习差,我就特别瞧不起你,这不是我的这个教学原则。”这段话明确体现出于老师的一种以包容为核心的教育方式,这不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温暖的港湾。我们采访的同时,于老师也不忘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我们也有幸参与到其中,与孩子们进行老鹰捉小鸡、手工等活动,互动中孩子们总是洋溢着笑容。同时他们也获得了好的成绩:这一届学生参与到了省级篮球比赛中,并获得第六名。当深入感受到这种育人智慧后,我不禁想到当今教育情形下我们正是缺少这种智慧,限制学生的兴趣发展,陷入了成绩至上的陷阱中。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在访谈中,教师们谈到了他们在教育道路上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从未轻言放弃,始终坚守初心,对学生尽到自己能尽的一切责任。教授高中语文的赵老师曾教过一名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她并没有轻言放弃或者对她特殊对待,而是恪守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不断鼓励她走出困境,与家长一同关心关怀这名学生,并帮助她最终进入理想大学。在过去教育生涯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既择师道,当尽师之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孔子博物馆时讲解员为队员讲解雕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崔潇潇 摄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参观孔子博物馆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敬畏。子曰:“教也者,所以道之也。”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开启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我们一行先后参观了“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等展区,见到了他生平著作,以及与其有关的其他史料文物,听到关于“苛政猛于虎”“蔡下之围”等雕像的背景讲解。无论是“因材施教”还是“有教无类”,都能够在当今的教学体系中体现。
总之,本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谦卑、包容和甘于奉献的品质。通过不断学习、成长和反思,我相信我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地走好自己的道路。
图为实践队员全体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曹彦悦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