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百年的风雨飘摇,我一直都知道那些深埋地底的灵魂不曾淫灭,2024年1月27日,我追随曲阜师范大学“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烈士陵园,亲身感受那段岁月的动人凯歌。
青山处处埋忠骨,史册笔笔载功勋
烈士陵园坐落在城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纪念馆,更是一座精神的象征,一座历史的见证。一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飘扬在高高天穹的五星红旗,那天没有阳光,天色有些暗沉,唯有鲜艳的红色照耀在我的脸庞。我仰起头,近处的旗帜鲜艳飞扬,远处是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碑身上镌刻着“抗日烈士纪念塔”八个大字,字迹端庄刚劲。永垂不朽,我在心底默念,他们的名字被刻上石碑,历经数十年也不曾褪色。
(图为实践队队员瞻仰纪念塔 通讯员 张昊天 摄)
转过树荫的拐角,我在重重叠叠的萧瑟树叶间窥见了巨大的烈士雕像,神情庄严,右手抚在胸口,目光坚毅,好像穿过了岁月长河的阻挡,看见了光明灿烂的远方。雕像诉说着他们的英勇故事,我低下头来看生平,寥寥几行字概括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伟大一生。他们在黑夜中摸索前行,用伤痕累累的肩膀为后世点燃了前进的灯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
长长的一堵墙,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的都是血和泪的历史。烈士英名录一眼望去都是触目惊心的死亡。苍劲有力的名字排列的很整齐,我长久的伫立在冷风中,好像迈过了时间的阻隔,看见了那片写满了悲壮的战场。炮火声、嘶吼声、号角声,纵横交织,那些过往的梦凝缩成一个人的名字;而更多的人连名字也不曾留下,只有脚下的土地还记得那些滚烫的热血滴落。风吹过,又是一片寂静。
(图为实践队队员瞻仰英名录 通讯员 桑语泽 摄)
绕过烈士英名录,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的墓地,每一块墓碑下都长眠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我慢慢走在小道上,一点一点默念他们的英名。有些人的遗体葬在这里,更多的人只留给下一些遗物,他们的身躯随着风散落在神州大地,庇佑着生前护卫过的地方。生命虽然短暂,却闪耀着绚丽的光芒。我总觉得那方坟墓太小,小到承载不起一个人的岁月,碑文上一个名字就能概况他们的一生;那点土地又太大,大到我走了好久,直到眼睛被泪水模糊,也没能走到尽头,四四方方的石碑容纳下他们所有的期许和愿望,直到今天依旧闪着光。
(图为烈士之墓 通讯员 谷雨泽 摄)
烈士太悲壮了。我想,他们应该叫做“英雄”,用一生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英雄。他们的血肉之躯铸成了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的城墙,他们的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
(图为烈士陵园侧门 通讯员 高翔 摄)
一抹微光照国土,不负先辈来时路
我一直都知道,我们如今的繁华与安宁,绝非是平静土地上凭空建立的大厦,而是盛世将倾之后,在枪林弹雨穿梭过的浴血重生。烽火的硝烟是那个时代的基调,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微风拂过,寒冬的清晨凝出了一层薄薄的冷雾,碑林如深,百年前的枷锁轰然塌沉,山河无恙的如今是他们最好的祭文。我不知如何才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我们中间隔着近百年的距离,极目不见故人,抬头仰望的仍旧是同一片天空。他们为了和平而奋斗,我们为了富强而拼搏,活着的人从战场上凯旋,死去的人马革裹尸,寸寸山河中国梦,昭昭明月赤子心,中国的未来在你我肩上,亦在你我脚下。至此,我们将携手走完征程。
去时少年身,归来依旧甲子魂。(通讯员 方子彤)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照 通讯员 高翔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24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