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子三下乡:聚焦中国现代化 探寻城市发展新篇章
中国青年网昆山7月24日电(通讯员 俞靓)7月2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的队员利用这个暑假,走进昆山地铁开展社会实践。为充分了解城市新基建在生活中发挥的实际影响,实践队员对话居民,开展《中国现代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调研,系统认识到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正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着它独特的引领统帅作用。
开展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就是探寻中国现代化进程下推动的城市交通建设给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开通的地铁新线路给百姓带来的深刻意义,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体现。
团队走访了昆山地铁部分站点,队员来到昆山地铁金浦大桥东站时,热心的向市民高女士介绍昆山地铁的运行线路与基本状况。高女士表示,自2018年8月地铁项目规划获批起,她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地铁的建设进程。如今昆山地铁正式投入运行,这对于她的日常生活出行有很大的帮助。原先从城东到城西需要转乘多次、耗费数小时的路程,现在仅需二十分钟即可到达。她还表示,地铁的建成,给沪昆双城通勤人员也带来了极大便利。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昆山市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俞靓 摄)
据团队成员了解,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全长41.25公里,设站28座,西起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东至昆山花桥站。其中花桥站是与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和上海地铁11号线的换乘站。乘客可以在站内实现换乘,这也使得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成为连接苏州古城和上海的首条轨道交通线路,这就意味着沪苏两地间即将实现轨道交通正式牵手。此外,为方便跨城通勤,11号线将在常规首末班车之前和之后,各加开两趟仅在大客流车站进行停靠的大站快车。因此,11号线将有效串联起两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为沪苏双城打造了一小时生活圈,对提升苏州、昆山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与市民交谈地铁线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俞靓 摄)
在谈到昆山地铁的特别之处时,市民高女士则表示,苏州轨交11号线站台设计现代化气息浓郁,而且还将并蒂莲、“三贤”文化、昆曲等极具昆山地方特色元素很好地融入其中,非常亲切。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文化脉络自西向东,贯穿了历史与现代的文化线索,其中包含了标准站、艺术品站点、特色站等,具体到每座车站又各具特色。标准站总体装修风格以黑白灰作为空间基础色,代表江南水乡的儒雅和底蕴,以石绿、柳黄、水乡蓝作为点缀色,同时从“昆曲”和“江南水乡”中提取出柔美温婉的共性特点,将柔美的线条感运用到空间造型中。对标准站装修风格的场景打造让乘客及游客对苏州和昆山的,建筑文化底蕴有直观的了解,同时在这种通勤和游玩过程中,深切感受江南水乡风格的地下建筑空间氛围。
以本次团队成员走访的草鞋山站和昆山城市广场站为例。草鞋山站抓住阳澄湖的生态特点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和乐景象,并加以站点周边草鞋山遗址的元素。通过锻铜浮雕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车站柱面上设置艺术品,丰富整个空间的色彩层次和文化底蕴。让乘客在乘车、通勤过程中近距离感受阳澄湖的生态之美,感受草鞋山遗址的文化传承。昆山城市广场站则将震川先生归有光、亭林先生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曲圣魏良辅等著名文化艺术先贤作为艺术墙创作主题,以历史长卷式的展现形式,以浮雕描绘人物形象,以蚀刻列举传世词章,多种艺术工艺手法,充分彰显昆山底蕴,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一线一景”与“一站一景”的结合,从水乡气韵到昆曲国粹,从人文精神到城市兴盛,昆山地铁独具一格的文化装修风格,使得每一趟地铁出行,都是一次“文化之旅”。中国现代化的高速推进,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对精神文化的丰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此可以预见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之下,未来两座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变得更加的便捷,产业也将进一步的融合,那也为真正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奠定了进一步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与市民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俞靓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6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