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扬州7月28日电 (通讯员 黄玉婷)2023年7月2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散浙江、江苏、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开展了以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目的旨在从教育、民生、经济、生态、医疗、交通等多个层面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下的城市发展现状。团队队员利用这个暑假,走进各个省、市、乡村社区,深刻学习、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深入参与不同地区的群众生活,系统观察以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一则重要论断。“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实现高质量发展;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五、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九、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在当今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层面: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同时,也严格执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符合社会主义的、有益于中国国力发展的国规政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结合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在中国的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国力强化道路上作为基础理论提供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现代城市作为中国文明传承、经济发展、人口繁衍的主要空间载体,在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承载与推进作用,城市建设践行并发展了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根据以上重要论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由此提出了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沿革的核心内涵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中国的具体国情,聚焦浙、苏、云、贵、川等地,以籍贯划分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各个省市,由团队队长统领协调各组活动,于多处网络平台宣传、播报实践进程,多方面、多层次、多特色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下的城市沿革现状,使更多国民了解到此主题下的人民生活正发生着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一线城市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展现在城镇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近期“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来到了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进行采访、调研实践。
博览风光,环感城市生态
宝应县位于扬州市北端,人称“荷藕之乡”,时至今日仍保留着一部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历史风光。位于现叶挺路和安宜路交汇处的纵棹园,南达宋泾河,北通松冈,颇多野逸之趣。原身为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建造的画川别业,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不满仕途污浊,罢官归里的翰林院侍读乔莱后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为私家园林,用以潜心读书、吟诗作画。后随历史变迁,纵棹园改建为画川书院,一度更迭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战期间曾毁于兵火,1982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保留其传统特色,并加以扩建、修整,作为人民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宝应县纵棹园。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玉婷 摄)
园内假山林立、天工奇崛,流水泠然、淙音作响,一方湖光潋滟,尤以荷景著称。漫步其中的亭台楼阁,随处可见雕瓦飞甍、雕梁画栋。三五游人围坐一隅,或低声交谈,或驻足赏景。政府的保存与修缮使纵棹园得以留存至今,近年来已然成为城镇居民舒心修身、遛狗逗鸟的极佳场所,真正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层面。
瞻仰先贤,传承城市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游览宝应县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玉婷 摄)
宝应县县南街水巷口3号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亲题牌匾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至今仍保留着带有清代风格的建筑特色,灰墙黛瓦,古朴庄重,是周恩来总理的外祖父陈沅之宅,少年周恩来曾随嗣母于此处省亲小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也是周恩来总理践行终生的责任使命。作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单位、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宝应县首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也是扬州地区唯一一处周恩来总理纪念地,宝应人民时刻缅怀为我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周恩来总理,铭记、学习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坚持发展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等中华人民优秀品质。在实践团队队员的走访过程中,宝应人民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对宝应历史文化热爱自豪,和对旧时先贤及曾于宝应游历过的历史名人热切的瞻仰之情:宝应学宫、清朝朱氏三进士宅第、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宝应历史博物馆等都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宝应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得到了发展、弘扬。
四通八达,梳理城市交通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宝应县高铁站。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玉婷 摄)
高铁代表一个国家的基建能力,为中国的政治规划、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军事建设等多方面提供了多重助力,在民生问题上不仅极大提高了国民的出行效率,同时还辐射到周围城市群,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中国高铁的成就举世瞩目,不仅满足了国内基建需求,同时还出口外国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比过去的铁路交通,高铁的快速度、高效率、舒适度都得到了巨大提升。连淮扬镇高铁宝应站因其具有“荷藕之乡”的别称,以“水秀江淮,荷香天下”为设计理念,将整体造型塑造为一朵漂浮于水面之上的莲花,呈现出水秀江淮的文化特征。宝应站的建设使宝应生态新城建设全面拉开框架,为宝应生态新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宝应人民对于宝应站的建设给予了热切的响应支持。宝应高铁站的工作人员李先生向我们的实践团队队员表示,高铁站的平均每日人流量都较为客观,尤其在法定节假日与寒暑假期间,更需启动一定应急方案去解决人员拥堵问题。李先生认为选择乘坐性价比较高、手续便利的高铁是适宜解决出行问题的极佳方案之一,无论是人员外出务工、高校学生返校或是结伴旅行出游,高铁都基本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适应了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还做到了促进经济发展、支撑科技发展,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
走近群众,了解城市经济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宝应县步行街陈摊主。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玉婷 摄)
宝应县步行街,由于地处县中心,人烟繁盛,多处商铺林立栉比,实践团队队员走访了于此地摆地摊的多家摊主,初步了解了摊主对摆摊的经验与其对“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下城市经济变化的理解。售卖传统手工糕点的陈摊主向实践团队队员表示,其于此地摆摊售卖已有40年,很多宝应人都是吃着他的糕点长大的。作为一位老宝应人,他深刻感受到了近60年来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变化为宝应人民带来的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下的城市经济,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推动县城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步接轨一线城市经济经营模式,使贫富差距得到了逐步缩小。陈摊主还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经济使他们这些摆摊人有所依存,发达的网络信息使其不必像过去的父辈那样只能依靠口头吆喝叫卖,作为几代宝应孩子的童年记忆,他的传统手工糕点在一些网络平台间歇被提起,为他的生意提供了不少客源,他非常感谢“中国式现代化”为他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经过一系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扬州宝应组的队员对“中国式现代化”为宝应县人民带来的便利生活、精神陶冶等表达了由衷的喜悦与感谢,同时也希望中国人民能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等“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助力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5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