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凉山,我一直想来这个地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
——北京交通大学“涵养服务基层”就业观实践团重走总书记路线
2023年8月17日北京交通大学就创业实践团师生一行9人在校友阿卢沙布陪同下前往昭觉县三河村开展实践,追寻总书记的考察的足迹,实地观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就,感受人民对于党的热爱对于总书记的感恩。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春节前夕考察大凉山的视频中回荡着书记对于彝族地区彝族人民的关怀:“大小凉山,我一直想来这个地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五年时光匆匆,三河村的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细雨,成员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三河村旧址的路径:吉好也求家—吉木子洛老阿妈家。这两家都是当时三河村彝族人生活的典型。
旧址见证过往
走入吉好的家,看到低矮的院门、狭窄又高低不平的院落、屋内黑黢黢墙面、无生活功能区分的土坯房、一家7口蜗居在一起的生活环境,我们现在也能够看到脱贫之前的彝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实践团成员看到这样的情景是非常震惊和难以置信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在2018年中国还有这样贫困落后的地区,在这里他们仅仅只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对于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实践团成员又来到了吉木子洛老阿妈家的旧址,这也是总书记当年召开座谈会的地方,大家听讲解员介绍书记座谈会的时间足足比原定时间延长了40分钟。在这里,总书记针对大凉山做出了四点指示:一是加大易地搬迁力度,二是加强村民技术的培养,三是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产业,四是教育医疗卫生必须跟上。座谈会结束了,吉木子洛老阿妈紧握总书记的手说到:“您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您是人民的衣食父母”,她用最朴素的语言代表人民向总书记表达了真挚的祝福。
新居承载未来
参观完旧址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三河村新村。新村和旧村的对比让成员们感叹,新村完全按照彝族的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建造的,干净的街道,整齐的房屋。实践团来到了吉好也求的新家,亲眼目睹了他们家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还见到了当年总书记考察时给书记唱《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彝族小姑娘吉好有果,讲解员告诉我们现在她已经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舞台了。她带着《国旗国旗真美丽》走向了成都大运会的开幕式,代表她的家乡、代表彝族站在大运会的舞台上。
最后,实践团参观三河村情村史馆。三河村在2021年脱贫攻坚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有次殊荣的村落的还有湖南十八洞村。村史馆展示三河村的基本情况、党和国家对三河村的关怀、三河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以及三河村的新风尚和民族文化等。
奋斗换得新生
60多年前的民主改革,让彝族同胞实现了“站起来”的第一个千年跨越;如今,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实现了第二个“一步跨千年”。从旧址到新村,我们见证了三河村人“再跨千年”的脱贫历程。这里的每一个人对党和国家、对总书记的感情是非常厚重的,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产党人瓦吉瓦,习总书记卡沙沙”是这里口口相传的一句哈,每一个人都非常熟稔,瓦吉瓦在彝语中的意思是好得很,卡沙沙,在彝语的意思是感谢。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凉山彝族同胞的肺腑之言、是真挚的情感、是坚定不移的承诺。
三河村的巨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实践。三河村村民们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新期盼,共赴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事实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5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