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于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这六十五载春秋里,学校始终坚持为国育英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奋勇拼搏的优秀学子。
在迎来广东工业大学本科办学六十五周年之际,为探索学校的办学历程、激发学子爱校荣校之情和汲取优秀校友榜样力量,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逐梦追光实践队将走访从本科办学以来,毕业于六十年代至一零年代的各领域优秀校友。我们将陆续推出《岁月见证,十年一程,追寻轻化校友奋斗足迹》系列推文,讲述一代代广工人拼搏贡献的动人故事。
本期,我们为您推出将毕生珍藏品赠与学校的校友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的故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
1970年,广东工业大学的前身——广东工学院易名为广东矿冶学院,并整体迁往韶关曲江南华寺办学。当时国家提倡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到矿山去。韶关是广东有色金属之乡,也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和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而韶关曲江的南华寺附近建有韶钢冶炼厂和马坝冶炼厂等冶炼厂。于是,广东矿冶学院办学选址定在了韶关曲江南华寺。
“到韶关曲江南华寺报到的时候,只有一栋两层楼的宿舍和在建的实验室,没有教学大楼,也没有专门的学生宿舍。当时我们在实验室上课,楼上就在装修。”王求新向我们介绍在广东矿冶学院求学时的艰苦条件。许蓓芬笑着回忆王求新毕业时那顿难忘的加餐,“75年底他(王求新)毕业,才能加点菜油和腊肠,大家非常高兴。”
图 | 广东矿冶学院首届毕业生与老师合影留念(选矿、工企电、稀冶)
图 | 广东矿冶学院分析系分析化学专业75级毕业生与老师合影留念
实践中提升,磨砺中蜕变
为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去实习。“经常要下矿山,用一条绳子就把人拉下去了。”当时下矿山的经历骇人听闻,可这却是矿冶学子必不可少的实习工作。“当时曾达老师、肖汉斌老师、陈达美老师等老师带领冶炼系学生前往马坝冶炼厂、韶关冶炼厂和珠江冶炼厂等实习。”尽管毕业多年,王求新仍对实习工作流程历历在目,并为我们介绍当时的实习经历以及马坝冶炼厂湿法炼铜的工艺。
许蓓芬:75级分析1班在1976年11月至1977年2月间,参与了广东矿冶学院独有的别开生面的开门办学。这次开门办学的前提是继承毛泽东主席的遗志,还有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之教学大纲,集政治、历史、体育、专业课一次全新的教学尝试,学院批准和大力支持此项尝试,书记杨文玉还送了当时不多见的彩色胶卷与我们。学生科彭乃兴老师,保卫科罗老师,政治老师李坚民,体育老师汪家诚参与了此次活动。
具体行程是:从学院出发行走至马坝,坐火车至湖南株洲,改乘汽车至韶山冲。再折回株洲,步行到醴陵后坐火车到江西萍乡。从安源开始,我们沿着当年秋收起义之路,走莲花经三湾到茅坪,直上井岗山黄洋界,住茨坪,后经遂川再到江西赣州钴冶炼厂。这次经过三个省,路途耗时约一个月。我们在钴冶炼厂化验室得到老师和师傅们一对一现场教学和实习,掌握了大量的扎实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备注:许蓓芬参考姚汕汕同学执笔分享)
许蓓芬分享开门办学的经历,满怀感恩之情,“感恩母校,给予我们如此难得的机会,创造了此生难忘并终身受益的磨炼,每每我们遇到困难,总会想起那开门办学短短数月的获益,激励内心不断前进并终身受用。”
图 | 75级分析1班前往毛主席故居韶山冲集体照
图 | 75级分析1班师生与赣州钴冶炼厂化验室师傅合影留念
“你们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见真知、长才干。”
“实践中见真知——理论很重要,但要结合实践,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王求新和许蓓芬借实习和工作经历警醒广工学子,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读好社会这本教科书。
饮水思源,致敬恩师
在韶关曲江南华寺办学时期,老师和学生的宿舍挨得很近,学生和老师像家人一样相处。“书记和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经常到学生宿舍嘘寒问暖。像当时数学郝老师、化学吕老师和张老师,还会当场辅导,有时学生也会直接到老师宿舍去问问题。当时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王求新和许蓓芬介绍着当时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艰苦的条件下,老师们要兼顾教学、办厂和生活,各项任务都很重。“老师们自己手刻讲义并送去印刷。” “稀有冶炼是很受重视的,学校建了一个冶炼厂,用于分解有放射性的独居石,而老师在没有防护措施之下就着手做实验。”两位校友感叹道,“当时的老师是相当辛苦的,为教书育人无私付出很多……”
图 | 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与学院师生一同翻阅纪念册
图 | 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与学院师生一同翻看过往相片
党需要我去哪,就去哪
“那时候毕业后是服从分配的。有些同学就主动申请去新疆、西藏,一颗红心准备着。党需要我们去哪就去哪,到边远地区去、到最艰苦的地区去。”“农村是广东青年的天地,大家都很愿意下乡。”“有同学被分配到西部,一辈子扎根在西部建设工作中。”许蓓芬慷慨激昂地分享着当时毕业分配的心境,同学们有下乡、有到西部、有扎根在艰苦边远地区……这一代广工人用满腔热血诠释着心中的崇高信念。
图 | 广工大分析73—76级师生校庆欢聚会
心系母校,拳拳赤子心
毕业多年,两位校友始终心系母校的发展,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母校与广工学子的发展。在2018年母校60华诞盛典,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将毕生所集之钱币册、邮品、书画卷等珍藏品共一百多件,悉数捐赠给图书馆。2023年8月,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又再次将纪念币、新版邮品以及藏书一起赠与母校。同时,许蓓芬代表75级分析1班全体同学祝福母校的未来更加美好!越办越好!永驻辉煌!两位校友的拳拳赤子之心、无私奉献的赤诚情怀令人敬佩!
在采访的最后,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激励广工学子,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年华似水,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情系母校的情意不减,孺慕之情令人敬佩。作为新时代的广工学子,我们定不负校友的厚爱,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图 | 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向学校捐赠珍藏品
学思践悟,砥砺前行
逐梦追光实践队通过本次走访王求新和许蓓芬,从两位校友的视角和故事,了解到毕业于七十年代的校友在韶关曲江南华寺的校园生活,以及广东矿冶学院的发展。在两位校友的讲述中品读校史,领悟精神,体会韶关办学的艰难。岁月悠悠,重温这段艰苦历史,我们作为广工学子,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更要走好当下的路,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忆苦思甜,勇于担当作为!图 | 学院师生与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1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