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致远|情牵八十载,青春共成长:我在缙云学农事
“同学们起床了!我们该出发了!”在水口村村干部应葛相的招呼声中,实践团成员们兴致勃勃向田间地头出发。近日,为深入了解缙云的乡愁富民产业,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实践团来到缙云县水口村,参观调研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茭白麻鸭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利用区。
“这种农业模式不仅减少农药的使用,还提高我们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应葛相向同学们介绍茭鸭共生项目的运作模式,细数“茭鸭金名片” 为水口村的村民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以田种茭、以草养鸭、以鸭肥田、茭鸭共生”的茭鸭共生生态系统在缙云已有百年历史,并于2021年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遗文化释放出惊人的创富效应,随着茭鸭共生模式的推广,缙云茭鸭产业品牌逐渐打响,不仅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也为农村就业做出突出贡献,成为缙云迈向共富的动力源泉。
茭白田中,茭叶婆娑,麻鸭嬉戏,村民们正在收割第二季茭白,同学们也跃跃欲试。穿上长筒靴,迈进泥水田,汗水打湿衣衫,泥点溅上脸颊,挥动镰刀的动作由生疏到熟练。
“嘎嘎嘎……”由浙理建工学院认领的麻鸭正在一旁嬉戏,似乎在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同学们用沾满污泥的手拨开鲜嫩洁白的茭白,在触摸泥土中感受乡土厚重,在俯身躬耕中体会农事辛劳,也深刻理解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背后的内涵。
“我是北方人,第一次见到菱白,第一次看到水田,下地割茭白更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在泥沼里寻找并收割茭白,对我而言是极大的挑战但意义非凡。麻鸭是茭白的守护者,茭白也是麻鸭的“衣食父母”,蕴含古老智慧的茭鸭共生耕作模式也让我对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都产生全新认识。劳动创造财富,劳动人民有无限智慧,农业发展更有无限可能。”实践团成员王天翔感慨道。
走进田地,体验茭白收割,感受缙云风土人情……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去‘自己找苦吃’”。接下去,实践团成员们将通过走访调研,深挖乡村优质资源,结合专业所学为缙云的乡村建设建言献策,用青春力量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 责任编辑:叶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3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