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城市发展迅猛,乡村地区依然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一不平衡现象,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支教行列中,致力于为乡村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我觉得支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往往面临教师数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这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机会和未来发展。支教活动的意义在于弥补这一教育资源的缺失,让乡村孩子们也能享有良好的教育机会。而在这短短的一周后就已经让我初步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支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希望的播种。
当我走在楼道中,此起彼伏的“老师好”让我不免感到欣慰;下课后,总会有一些学生围上讲台来和我聊聊天亦或是分享自己对这节课的见解;放学后,也会有孩子主动请求和我合照,倾诉自己的内心话……这些不仅让我体会到为人师的意义,给学生们的知识库增加新的储备,同时也让我感到自己和他们同是朋友的亲切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正是教育一直追求的。
图为学生们下课开心地合影。中国青年通讯员 马赫然 摄
除此之外,教育是相互的。身为大一的本科生,虽然是师范专业,也给老师同学们讲过课,但这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实践,也许他们会提出一些建树性的意见和建议,但绝没有与孩子们之间正式的教学带来的启示多。在上第一节课时,因为不清楚教学流程和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同时因为过度紧张,45分钟的课在30分钟就戛然而止,幸好有经验的学长救了场,把一节课补满。课后,也有学生问我是不是太紧张了,还安慰我没有关系。从那节课后,我开始反思总结了很多需要提升的注意点,并学会调整心态。比如所谓“教学相长也”,在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提升。
图为趣味历史课上我给孩子们写板书。中国青年通讯员 温晴宇 摄
在我作为学生学习教学方法的时候,可能不太会意识到其中的真正内涵,或者说没有具体事例可供我感同身受,而在这几天里,我发现了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来教育,这也便是“因材施教”了。比如有些孩子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喜欢并需要更多的支持,鼓励对他们来说进步会更大,我们便需要多多给予鼓励;但有些孩子天性喜欢玩闹,对待各事物都不能静下心来,我们则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引导和启发,需要循循善诱。
图为队长连老师给孩子们最后的寄语。中国青年通讯员 连笑渔 摄
这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同样也是一次身份的转变。在我听课时,只要在上课铃打响前拿出笔记本和笔听老师讲就可以了,但在自己做教师时,才知道教学前的备课,教课中的讲课,教学后的反思都极其重要,缺一不可,只有将这些都做好,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68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