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材料学院“民族团结边疆行 实践探索共筑梦”实践队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队于7月12日至7月24日围绕“边疆地区铸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发展”,在红河州弥勒、建水蒙自、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经过12天的调研,我不仅了解了红河州少数民族文化,还以宣讲和志愿讲解的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民族团结政策。红河之行已经结束,窗外依然炙热如烤,回首刚刚过去的“三下乡”社会活动实践,一切细节仍然是那么清晰、宛如昨日。
走进可邑古村,寻访彝族文化。在弥勒市40公里外的小村子里,彝族人民世代安居在这里,走进阿细跳月传习馆,我们一起体验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实践队的伙伴们无一不被这轻松愉悦的氛围所带动,我愈发觉得这么美丽的文化,自然该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于是我们通过抖音开展了第一场直播,向更多人展示了阿细跳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姿,我们一同被这欢快的音乐、轻快的舞蹈所感染,仿佛世间万物都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从西安到红河的舟车劳顿也显得物超所值了。
图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毕贵云交流学习
在锡都个旧,看民族团结之花盛放。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深入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宝华社区实地探访,通过同诸多少数民族群众谈心交流,了解到了宝华社区基层治理的特色和亮点,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在个旧市宝华社区与彝族老人谈心交流
在千年临安古城,感建水紫陶之美。来到当地,才知道原来建水之前的名字就叫临安,作为千年临安古城,她有太厚重的历史韵味,这里的紫陶更是承载着这历史文化之美,通过亲身走进紫陶之都建水,我了解了紫陶的制作工艺、历史发展、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在实践过程中品味紫陶之美,感受匠人之魂,以千年紫陶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运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为宣传非遗文化、弘扬紫陶文化尽一份力。此次建水之行让我认识到了这项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同时也认识到了宣传紫陶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与途径。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作为青年大学生,亦该遵循这样的道理才能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图为实践队员与紫陶手艺人杨梅老师在紫陶学习基地前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更让我认识到,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7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