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与美育并举,他用十年风雨为孩子们勾勒彩虹
通讯员 颜家祺 杨依涵
“升国旗,奏唱国歌。”2023年8月23日上午,白关书画院中传出阵阵庄严的国歌声。随着国歌的响起,由株洲市民政局、株洲市妇联、株洲市文联、共青团株洲市委员会联合指导的“2023年株洲市第九届“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第三期正式开营。志愿者们将在接下来七天的夏令营中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温暖,也让志愿服务精神在一个个青春活力的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
2015年3月8日,白关书画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所坐落在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团山村的小小书画院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免费学习画画的场所,这无疑是当地孩子们,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福音。几间小小的教室,平坦的水泥地,斑驳发黄的墙壁,这样一座“其貌不扬”的书院却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广袤天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曾经在白关书画院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孩子重返此地,对书画院的变化大为惊叹,据杨依涵回忆:我是罗老师的第一批学生。因为来找罗老师学画画的孩子越来越多,罗老师只好把自己家改造成画室。当时只有两间屋子给我们上课,孩子们都挤在一起,共用着已经有几根不知所踪的蜡笔、水彩笔。那昏暗的灯光照在简陋的小屋里,我们却学的不亦乐乎。那时我们参加书院的夏令营,还是老师准备帐篷,我们三四个小孩准备一个风扇便睡在帐篷里。如今的白关书画院面积虽然不大,却拥有食堂、宿舍、操场、图书馆等场所,一砖一瓦都倾注了创始人罗立新的心血。杨依涵采访他时,他说:“创办这所书院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那些没有条件学习画画的孩子们也能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展开无边的想象。”
或许是对艺术的追求,或许是因为自己与这群孩子们有着相同的遭遇,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这群孩子们对接受美术教育的渴望。十几年风雨历程,这所小小的书画院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乡村的孩子,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向着梦想努力奔跑的少年。即使白关书画院仅仅只是孩子们人生路途中的一个小节点,但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学习过的孩子们与书画院之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细线,这条线可能会越来越长,却永远不会断裂,始终指引着孩子们归家的方向。
钱钟书先生说:“门是实用,窗是审美”。在房屋设计中,设计师们绝对不会忘记给房子留下门和窗口,进出房屋需要通过各扇门,而只有透过窗户,我们才能看清外面的景色,因此我们可以从钱钟书先生的话中得知实用和审美二者在我们的生活中缺一不可。而白关书画院正是承担起了启迪孩子审美观念的责任,带着他们第一次接触素描、水彩画等,告诉他们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白关书画院所做的,不仅仅是陪伴留守儿童这么简单,他也让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看到、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也和城市的孩子们一样需要美育,需要多方位的发展。
聚焦于此,我们也需要思考:为何现如今社会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越来越不好,甚至于出现一些留守儿童犯法犯罪的情况?美育的缺失必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美和美,和与美本就密不可分。美育给予人的不仅是知识或技能,也是一种完善自我灵魂、实现和谐的能力。
白关书画院多年来坚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画画、书法、手工和经典阅读等公益美育课程,可以说是为孩子们从自我走向群体、甚至是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不仅仅为孩子们带去了接触和学习美术的机会,更是提高孩子们审美和情感沟通能力、与外界进行互动反馈,感受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融入社会之中。
白关书画院以美育为立足点,打造了以白关书画院为主阵地和以耕读园为辅阵地的双重阵地空间,通过常态化开展各项服务,每周末定期组织白关地区留守、流动青少年儿童开展绘画、剪纸、书法、国学等教学活动,以及踏春、植树、写生、运动会、乡村徒步、环保捡垃圾行动等主题活动。同时根据时节更替,设立田间课堂和耕食课堂,组织留守儿童或城区亲子家庭开展锄地、种菜、摘菜、插秧、收稻、打谷、挖红薯、田间野餐等劳动实践活动。将美育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多元化课堂,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在自我感受中、在老师朋友以及家长的陪伴下培养出敏锐的审美耳目、充沛的审美情感和健康的审美灵魂。
正是美育,让生命之花绽放得坚定、优雅且绚烂;正是坚守,让世间多份温情与关怀。白关书画院还会继续坚守在农村美育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为成百上千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填上色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7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