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闽宁协作重大战略方针。2023年8月,厦门大学“化被万方”实践队深入基层调研,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采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张树村酿醋工艺世家代表靳海波,与其共同回顾事业发展历程,重温奋斗往事。
精益求精,发扬酿醋工艺中的“工匠精神”
“一千斤粮食做一斤醋!”靳海波在多年的酿醋制作中坚持使用真材实料,以多种优质粮食酿纯正老醋。“小麦要脱水,脱成颗粒状的,不能磨成粉末状细腻的物品。之后放在大锅里煮,每一次酿醋的周期要煮一千斤小麦,还需要另一种粮食——蚕豆。加入蚕豆后做出来的醋颜色会比较黑,如果醋的酸度提不高时就会加入些小米,是用谷子捏出来的黄米,因为这种东西是富含高蛋白,可以用来提高酸度”
在参访过程中,靳海波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酿醋设备设施,了解工艺流程。
“刚开始发酵时,就像稀饭煮开的冒泡似的,仿佛睡在屋子里,传来雨水稀稀疏疏的声音。发酵过程是没有捷径的,发上六天左右,就是一个酒化糖化的过程,根据温度7~8就能进行拌醋,就是把液体醋曲从缸里取出来后,和麦麸、杂粮面搅拌后成为醋槽,然后进行堆砌升温,并给他盖上“厚厚的被子”自己发热,进行再次发酵。”靳海波家中的两间屋子和缘浅的长廊已被利用成为一个简单的酿醋作坊,几个醋缸中仍存这数百斤的成品醋,不用掀开盖子便已经飘香四溢。“装在缸里面,拎出来的时候需要再淋水,这一环节叫做淋醋,必须淋上三遍,制成双醋,这样的醋口感更好、醋味醇厚,更不容易变质。每次都得把它轻轻拎起来,没有一点巧工,只能一点一滴的让他滴着。”酿成双醋是靳海波的独特工艺流程,对于提升醋的香味和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说罢,靳海波用水瓢在醋缸中盛出一瓢,分给在场的老师同学品尝,清凉、甘甜的味道中散发出独特的醋香,沁人心脾。
薪火相传,跨越三代的工艺传承
靳海波并不是家里酿醋工艺的开创者,祖辈父辈率先开辟了这项事业,十余载期间,靳海波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家中酿醋工艺的主力军。
“客观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要维系家里的生活,以酿醋工艺作为养家糊口的方式,其次是父辈为我留下了优秀的技术基础,让我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继承这门手艺。”在逐渐从父亲肩上接过重担之后,靳海波也全身心投入这门事业,将家族酿醋工艺继承传统,改良创新。
“我们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
谈到家族酿醋工艺的发展历史,靳海波不禁感慨万千,鲜为人知的困难被一家人乐观豁达的心态和不忘初心的使命所化解。
“在前辈们酿醋卖醋的过程中,也经历过波折,首先是原料不足,品质不高,于是我们就开始在家里种小麦等各种粮食。在解决粮食问题后,正值工业醋、勾兑醋抢占市场,他们成本更低,但对人体有危害,我依然坚持用真材实料酿醋,将醋的品质置于经济利益之上。”在家族酿醋的历史中,在经历了困难与动荡后,靳家醋业这块招牌靠着真材实料,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依然屹立不倒。
畅言未来,让更多百姓吃上一口好醋
在凉爽的庭院中,靳海波给同学们切上西瓜,洗上了自家后院种植的黄瓜、番茄,喝着当地特色的罐煮茶,与年轻人聊起了未来与梦想。
“在当下,我认为不存在所谓的技术机密,村里的邻居乡亲先来学习我的酿醋工艺,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希望让更多人吃到一口纯正、甘甜、浓郁的陈醋。”在靳海波酿醋作坊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一部分邻居乡亲前来探访,希望学习酿醋技艺,靳海波毫无保留地将自己钻研成功传授给了他们。
对于这门事业,靳海波已经爱之入骨,家里的醋味,成为了陪伴自己的一位独特的朋友。
“酿醋这门事业已经融进我的血液,有时出门在外,我也会带上一瓶自己亲手酿的醋,买上两根黄瓜,一口下去,就回想起了家乡的味道。”
“在未来,我希望找到一个勤劳、善良、有上进心的接班人。希望他真正将全身心投入到这门工艺中来,让我们的醋文化传承下去。在酿醋的三十年中,我还是没有走出自己生活的小乡镇,不知道自己的产品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我们的文化和成熟程度还无法跟山西陈醋相比,这只是源于我的小小范围的经验所作,希望在未来能有一位业内人士来指导我的酿醋工艺技术,让我的技术水平继续提升,如果有机会和国内几家知名的酿醋工厂交流学习,将品质更好的醋送到十四亿人的餐桌上,那该是一件多美的事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