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这一伟大使命下,乡村振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需要紧紧依靠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乡村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人才流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全局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党和国家着重发展乡村教育及高校重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背景之下,大学生下乡支教的现实意义日趋凸显。
广西省桂林市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省份。在这里支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们团队利用暑期的机会,怀揣着“助力教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的热情前往桂林市灵川县三街镇中心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以支教的形式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假期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我始终保持严谨专业的态度,不惧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活动中,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规划,充满热情和奉献精神。三下乡所经历的一切,让我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阶段收获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
第一篇下乡支教,不以山海为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一个我之前只在地图上见过的地方。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一切都与我想象中的不同。绿色的山脉、清澈的河流、纯朴的民居,还有那些明亮的眼睛,期待着知识的孩子们。“生如夏花,灼灼其华。”我一直相信,青春的意义在于勇敢地追求,不畏山高水远,不惧风雨坎坷。
支教是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在灵川县,我遇到了各种挑战:方言的障碍、教学方法的差异,甚至是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差异。但每当我看到他们那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就知道我不能放弃。每一次的交流、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为了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教育。从踏入三街镇中心校的那一刻起,我便决心不做一名“过客式”的教师。以正式教职人员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份教育的使命中。秉持着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吃苦耐劳、务实进取、勇于创新,努力适应新环境,克服各种挑战。我始终保持严谨、敬业的态度,与校友们的关系也是和谐而愉快的。我全力以赴地完成学校交付的任务,用我的青春和热情为这次支教活动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我对教育责任的践行,也是我对青春理想的最好诠释。
支教期间,我时刻牢记自己的从教初心,全心全意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小同学,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默默地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做出持续的努力和贡献。我潜心钻研教学,认真备课,仔细指导每一位学生。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为我今后的人生增添了坚定的信念和动力。
第二篇 破浪前行,沁润七彩童心
红色——薪火相传,点亮红色记忆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青年“三下乡”,奉献新时代,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实践,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的体现。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知党史、明国情、通专业,又要敢于冒险、乐于奉献,投身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百年历程,我们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我们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以“说党史、观党史、绘党史、唱党史、赛党史”为“五维”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我们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绘画、歌唱、观影和竞赛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和学习党的历史。在“说党史”环节,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建设和复兴四个历史维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小朋友们讲述党的历史,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的精神和伟大意义。在“观党史”环节,我们放映与党史相关的影片和纪录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党的辉煌历程。在“唱党史”的环节,我们引导学生一同高唱红色经典歌曲,让他们感受革命年代的红色激情与坚定信念。在“赛党史”的环节,我们精心策划党史知识竞赛,旨在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通过竞赛,我们希望激发学生对党史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从而坚定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奋斗的决心。
参与这次红色教育活动,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与自我教育的过程。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红色文化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的回响让我明白了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回顾百年党史,我们的先烈们正是从乡村开始,点燃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党的辉煌。我们要在这广阔乡村种下复兴的种子,让红色的记忆再次点亮,让这片土地在此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对历史的最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蓬勃期许。
其次,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过程;而乡村振兴的内涵也不单单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建设,更在于精神层面的熏陶与升华。红色教育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了精神的食粮,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未来可以走向哪里。这种精神的引导,对于乡村的长远发展,尤为关键。
再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更加明白了大学生在其中的角色。我们不仅要传承红色文化,更要将现代知识、技术带到乡村,助力乡村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深刻地领悟到,乡村振兴与红色教育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唯有深入乡村,扎根基层,才能把红色基因延续下去,使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中继续焕发光彩。同时,乡村的振兴也需以红色文化为滋养,从而为其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样的共生关系,既是历史的延续,亦是未来的希望,将在时光的交织中熠熠生辉。
橙色——健康成长,共享体育乐趣
为了培养孩子们关于健康的意识,激发他们对强身健体的热情,我们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精心策划了一场暑期趣味运动会。我们将通过各种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为孩子们打造轻松愉快的运动氛围,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团结友爱的温暖,共享快乐假期的时光。
运动会旨在培养孩子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
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展现个性的平台。我们因地制宜,结合实地条件,开展了持乒乓球跑、两人三足、接力跑、老鹰捉小鸡等项目,确保孩子们在有限的资源中得到最大的锻炼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挑战自己,如何超越自己,同时也体验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黄色——墨香流淌,感受书法魅力
以介绍“文房四宝”为起点,带领同学们踏入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世界。通过深入了解笔、墨、纸、砚这四宝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我们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点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敬仰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小朋友们领略书法艺术的美妙,让他们亲身体验每一笔每一画的神奇变化。通过书法的练习,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发展出耐心、专注的品质,培养对美的敏感和对艺术的热爱。最后,通过引领孩子们欣赏传统书法作品,提升孩子们对艺术的鉴赏力与感知能力,并对小朋友们书法作品进行展示,以此提升小朋友们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绿色——环保先行,共创文明乡村
绿色生活就是以节约资源、倡导环保文明为理念,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形成节约的生活方式,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的绿色生活。绿色生活的意义重大,因为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态度。
为此,我们开设劳动实践课,把环境保护融入小学生日常文化教育中去,希望能够培养小朋友们的绿色意识,促进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节约、保护环境的习惯和思维,从而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文化氛围。
蓝色——科学实践,开启梦想之旅
结合物理、化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知识,我们开展了科学课,让同学们通过实践动手学习科普知识,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倡导热爱科学、探索知识的奥秘。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纸张弯矩实验、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实验等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让小朋友们在新奇的体验中感受科学独有的魅力。
靛色——艺术启迪,美育浸润成长
艺术教育在陶冶孩子们情操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艺术之独特在于其自由的表现形式,透过“娱教相长”与“微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净化人的心灵的教育启示作用。同时,美育教育也是新时代多元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教育的适应性变得尤为重要,必须与现代化、全球化以及未来的发展密切相连,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才能培养出与时代要求紧密契合的新一代人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来说,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多元化,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
我带着大学的街舞校队经验,为孩子们开设了街舞课程。看着他们从初次的尴尬到后来的自如,我体会到街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孩子们在舞蹈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而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更自由地表达自己。
紫色——文化传承,延续中华血脉
在全球化进程迅猛推进、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民族所孕育的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主流文化的强烈冲击和错综复杂的挑战。这种现象引发了对民族认同、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等重要议题的重新审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不可再生的珍贵民族文化元素正在逐渐淡化,众多传统的民族工艺技艺也在日益式微,消逝于日常生活及社会讨论之外。这一趋势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传承历史记忆以及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责任。它不仅应该作为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更应该创造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的文化氛围。这样的环境能够使年轻一代更深入地认知和体验这种充满活力的文化,使这些民族的生活记忆成为他们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从而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保护、传承和创新之中。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尊重传统,更为未来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桂林团扇,作为中国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杰出代表,是一颗闪烁着民间工艺美术光芒的瑰宝,其历史悠久,已有800多个春秋。桂林团扇的扇面图案以桂林的山水风光为主题,巧妙编织、绘制,融合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让人深感大自然的灵动和人文的情韵。值得骄傲的是,在2018年,桂林团扇制作技艺荣幸地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桂林团扇工艺极为精妙,其细腻程度可谓匠心独运,从扇子的制作到图案的绘制,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为此,我们团队开设了非遗课。非遗课的设置旨在通过结合广西的非遗文化,开展相关的非遗文化课,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带领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团队成员意图在支教期间设计一副团扇,并让小朋友们在其中一副团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此作为纪念。
第三篇 蜕变成长,润色人生画卷
通过精彩多元的教学活动,我深刻领略到教育的真谛,感受到情感交流美好和价值观的塑造意义。教育,对我而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教授与学习,它更是一种灵魂的触摸和心灵的对话。在乡村的课堂上,我观察到孩子们眼中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让我深切体悟,教育之力量在于引领学生全面的成长,引导他们成为内心充实的个体。只有当我们助力他们成为思想独立、情感丰富、担当负责的公民时,他们才能真正承担起回报社会、贡献祖国的使命。这便是教育的至高价值,它如同心灵的雕琢,将学生铸就成为未来的磐石,承载着社会的期待和希望。
在实践中,我也切身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学业和事业发展,更要肩负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支教不仅是一种公益活动,更是一种回馈社会的实践活动,是我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方式。
每当我回想起灵川支教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感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在那片广阔的土地上,我深深感受到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决策,都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笃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决心,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