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求创新,青春当有为”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伟大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资源。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红色文化联系缺乏交流与碰撞,各地之间没有建立具体的文化交流链条式的有效通道。大学生对江苏红色文化的了解仅限于简单认知,不了解江苏红色文化蕴含的深层次内涵。由通理工学子胡湘雨、闫双阳、刘明琪、朱裕彤、郁凡、李博雅组成的赓续薪火小分队在宿莹老师和王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选择南京这座英雄的城市作为社会实践地点,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实践。
在进行实践活动前,团队成员进行前期准备:欣赏红色电影,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聆听红色歌曲、革命故事,感悟红色精神;阅读书籍,通过网络收集红色文化、红色名言……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团队成员于2023年7月18日至7月21日,前往南京。7月18日,成员们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映入眼帘即是“家破人亡”雕塑,一瞬间就能感受到绝望和这份历史的沉重,雕塑中的母亲麻木又悲痛的望着苍天;其他佝偻身形的平民逃难雕塑群散发出苦难的气息,描述了苦难的开端。1937年12月13日这天日军在中国肌肤上划下一道血淋淋的伤口,在日后的岁月中永远会发出隐痛!
7月19日至21日,李博雅和郁凡同学进行视频拍摄和剪辑,胡湘雨、闫双阳同学进行采访记录,团队对此次社会实践进行了讨论,及时调整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并为下一次的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几乎难以想象这座城经历了怎样的血洗,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历史会让人流泪,明白铭记历史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懂得生命的宝贵,抢抓明天的机遇,努力学习,志存高远,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担与使命。在纪念中反思具有现实性的教育意义。踏着先烈们的足迹,发扬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和万众一心、团结奉献、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6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