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因此,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发掘数字科技对传承红色基因的赋能力量,苏州大学文学院“E心向党”实践团队于2022年7月11日至7月18日走入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阴要塞渡江战役纪念馆以及苏州革命博物馆,了解红色基地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情况,传承红色基因。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7月11日,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江阴要塞渡江战役纪念馆,重走解放的革命之路,缅怀舍生忘死的革命烈士们,传承党的革命精神。
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也标志着全中国的基本解放。在江阴要塞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团队成员们从“战前”“战中”“战后”几个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了江阴要塞渡江战役。同时,在科技的辅助之下,团队成员们也不再局限于用传统的讲解方式来认识渡江战役,而是通过声、光、电现代布管手段观赏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场渡江战役的波澜壮阔——当年毛泽东、朱德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便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横渡长江,枪声、号角声、呼喊声,各种声音也在成员耳边环绕,久久难以散去。而江阴作为长江沿线中的“江海门户、锁航要塞”,当日黄昏,打响了渡江战役的第一枪。在数字化力量的加持之下,团队成员们对渡江战役的经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解放军战士们也怀抱了更高的敬意。
在游览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在江阴要塞渡江战役中,除了解放军战士的身影,还有许多人民群众的参与。纪念馆中记录了许多在战役中壮烈牺牲与有杰出贡献的船工的姓名,并陈列了一些战役结束赠与船工们的锦旗,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群众是分不开的。
革命纪念馆将历史鲜活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使那些革命精神不只停留于苍白的文字表面,而是具象化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争场面,通过那些英勇事迹来告诉人们如何对脚下的这片土地饱含爱意,如何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团队成员胡雨钒也感慨道:“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永远跟党走,踔厉奋进新时代,携手人民向未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精神,如长江之水一直奔腾不息,激励着江阴儿女、乃至全国人民乘风破浪。我们且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动力,争做弄潮时代的‘渡江第一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南京大屠杀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场战争,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刻警醒着人们,勿忘国耻。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缅怀为和平伟业舍生忘死的先辈们,致敬那一场场永不屈服的抗争。
史料陈列馆里,近4000幅照片、近万件文物、262部影像资料汇聚成触目惊心的历史,多种详实的史料证据清楚展现了侵华日军馨竹难书的罪行。墙壁上挂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将士的照片,诉说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纪念馆将声电光影手段相结合模拟出“血战光华门”实景,队员们看到了当时的熊熊烈火、弹雨四溅,看到了那群用血肉之躯铸成防线的中国士兵,双耳震于轰轰的炮火声中,内心也深深地震撼于“一寸山河一寸血”之下的满目疮痍与铁骨铮铮。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少年儿童是重要参观群体。孩子们或许并不懂那段历史的意义,但是他们依然会沉浸于其中,在他们眼中也会倒映出那些纷飞的战火。一位家长表示:“虽然孩子还小,但在我的讲解下,小朋友也能对那段苦难的历史有一些了解。”孩子们在聆听中学习,在观影中感悟,在崇敬肃穆中为逝者献上一株白菊,寄托一份稚嫩却真挚的哀思。此外,团队成员们在纪念馆指纹寄语处书写了自己的体会,和过往千千万万的参观者一起完善了这一枚重若千钧的指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启示增添了自己的注解。
本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走进了红色基地,在回顾往昔峥嵘革命岁月中,学习了万古流芳、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信念。同时,队员们意识到现代科技在传播红色文化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科技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了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是科技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也是科技使红色的种子在队员们心中渐渐发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