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经历了从语言到符号、文字、纸张、印刷、声音以及视觉传达的阶段。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因数字化浪潮的席卷发生着巨大的根本性变革。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字浪潮汹涌中也迎来了创新的改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数字技术时代,要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为了深入了解数字推动文化创新形式,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数”承古韵实践团于2023年6月30日以“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探寻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前往博物馆等地实践。
深入了解主题内容,细致勾勒调查方向
为保证实践顺利开展,“数”承古韵实践团的成员们查阅与共享了大量文献,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含义从陌生到熟悉。成员们利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等深入了解了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形式,利用比较法明确了不同数字化发展程度的地区对于传统文化创新形式的差异,利用逻辑分析法相互讨论了关于目前数字化传统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利用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初步明确了调研地相关人员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合适的调查地点……针对相关资料,实践团的成员们从多方面思考,提出了采访问题,确定了时间地点,并且提前联系好了实践地点的负责人。
多面询问相关发展,多方走访附近居民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响应二十大中创新性传承传统文化的号召,更好地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实践团的成员首先进行了网上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反馈的数据初步了解到大众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以及存疑问题,将事先设置好的采访问题进行了补充完善。之后实践团的成员分别采访了各自所在地区博物馆、文旅局的相关负责人,走访了附近社区的居民,查阅了附近书店关于当地文化数字化描述的报刊。通过文旅局的赵经理的回答,实践团的成员了解到,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要注重把典型化提炼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塑型结合作为目标,创造出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受人欢迎的“网红”产品。传统文化遇上数字技术会焕发出崭新光彩,为现代人带来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感受。与此同时,实践团另一部分成员通过走访当地及附近居民也了解到,居民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不低,大部分人对于当今数字文化创新形式都有一定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社区居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其琛 摄
顺利结束走访流程,总结归纳各方信息
记录下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后,实践团的成员进行了总结归纳。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存在激活文化活态、传承创新文创产业、发展助推文化多元共享等巨大优势,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能更具有持续性地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多完善,构建更好的文化“两创”环境。例如技术水平必要性地提升,传统文化选择性地保护,创新形式突破性地呈现等需要各方面相关人员共同努力,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达传承与创新。
共同展望光明前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资源数字化到生产数字化再到传播数字化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提出新要求。而全面促进传统文化实现“两创”,不能仅在于政策的下放,需要社会各方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将传统文化包揽于数字化的智能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永不流逝。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持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世界影响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中国青年通讯员 马其琛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