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书写新时代闽宁协作新篇章|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赴宁夏固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厦门大学 作者:丁冠天 王彬尧 柯晓梅

为深化新发展阶段闽宁协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8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筑梦隆德 兴牧启航”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宁夏固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当地调研乡村产业、提供科技助农、开展支教帮扶、传承红色基因,为西北大地的乡村振兴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科技助农:厦大科技助力肉牛产业降本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坚持科技助农,利用科技力量提升乡村的生产力,让农民更多分享科技增值效益,用智慧引领乡村振兴。

肉牛产业是宁夏固原市的支柱产业,肉牛养殖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技术落后,长期以来,当地养殖户都面临着饲草发霉率高导致贮存困难和损失惨重的困境,成为当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拦路虎。2018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兴牧科技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这了一问题,在生物发酵领域专家卢英华教授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陈锦良带领兴牧科技团队历经5年潜心研发首次解析复合菌剂的高效协作机理,并研制出一款质优价廉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此产品不但能有效抑制饲草霉变,还能提升饲草的营养和口感、保护肉牛的肠道健康。为贴近农民需求,其产品生产线已在宁夏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落地并投产,为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兴牧科技团队通过讲座培训和技术下乡等方式进行宣传,并在当地养殖户推广此产品,众多村民开始试用。

近日,陈锦良带领“筑梦隆德 兴牧启航”暑期社会实践队,再次来到张树村,对产品使用情况进行回访。使用过的养殖户们纷纷表示,此产品效果显著,“青贮饲料不发霉了,牛更爱吃了,消化率提高了,牛长肉更快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实惠。”

为了让更多的养殖户更加直观地看到使用此产品的实际效果,实践队在张树村开展现场试验,随机选择一家养殖户的肉牛,分别采用经过此产品发酵处理和未经此产品发酵处理的青贮饲料进行喂食,结果前者得到了肉牛的首“啃”,连地上的残渣都舔舐得干干净净,而对后者则“无动于衷”。实践队希望通过此试验,让更多的养殖户信任科技带来的改变并信任和开始使用本产品,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养殖户。

目前,依托厦门大学研发平台的张树村微生物菌剂生产车间已经具备了日产1000升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发酵近20000吨青贮饲料的能力,全年的生产量可覆盖整个固原市的畜牧养殖业市场需求。

图1、3、4为实践队员和养殖户的合影;图2为实践队在张树村开展现场试验,肉牛首“啃”经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发酵处理的青贮饲料。

教育扶农:教育帮扶点亮乡村学生希望之火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鼓励乡村中小学生努力学习成才,实践队在张树村开展支教活动。实践队在厦门大学挂职干部、驻张树村第一书记戴立欣帮助下,提前深入调研张树村教育现状,了解中小学生教育需求,精心筹备课堂内容,并进行广泛宣传。

朋辈经验分享,激昂青春理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名实践队队员结合自己在大学的亲身经历进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队员李可彤以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讲述了在厦门大学的生活,激发了孩子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学习的热忱。队员王宇驰与孩子们分享了“读书的重要性”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心得,并用航天员桂海潮从大山里的县城冲上太空、圆梦航天事业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队长陈锦良则现场演示了微生物菌剂发酵处理玉米秸秆的方法,并用通俗的语言为孩子们介绍了生物发酵技术在养殖肉牛过程中如何帮助他们父母实现降本增效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让孩子们从实际的科研案例中感悟到了科学技术的魅力,点燃孩子心中“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变生活”的希望之光。

跨越山海,点亮“西”望。2019年以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党支部和张树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了一系列助学帮扶活动。实践队对帮扶学生一一进行了回访,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长成才,并根据支教与访谈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制定未来更精准、更有效的帮扶计划。

图1为队员王宇驰的分享;图2、3为队员与小朋友互动;图4为小朋友的反应。

红色研学: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实践队还在宁夏固原市开展系列红色研学活动,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红军长征的会师之地,固原市有着深厚的红色印记。“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在六盘山,实践队队员们沿着“红军小道”进发。一路上“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遵义会议”“懋功会师”等长征中的经典场景逐一呈现,实践队员们纷纷驻足观摩学习。在红军长征纪念馆,队员们依次参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四个展厅,更加深切地领悟了长征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老师的尚策,在参观完红军长征纪念馆后有感而发,引用毛泽东的名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勉励实践队员们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在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和纪念园,实践队重温了中国工农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将台堡会师的坎坷历程。在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之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卢英华教授为实践队员们带来了一堂深刻的实境党课,细致地讲述了长征中的关键节点背后的故事,深刻阐明了长征这一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对中国共产党命运的深远影响,并号召大家传承和发扬好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图1为尚策讲述微党课;图2为卢英华教授带来实境党课;图3为实践队爬六盘山;图4为实践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

图为实践队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抵达爱心小院

“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抵达爱心小院2019年7月21日下午16:30,云帆支教队抵达爱心小院,回到“家”中。在云帆支教团抵达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时,爱心小院院长李文军已驱车前…… 云帆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爱心小院云帆支教团为

7月27日6:00,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为爱心小院的孩子们挂上了门帘。…… 朱敏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赴中卫市中宁县“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开展疫苗安

7月27日,由于长生药厂疫苗事件曝光,疫苗安全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云帆支教团开展了疫苗安全普及课课。…… 苗黎明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赴中卫市中宁县“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与学生心灵的交流

7月27日下午五点,在同学们放学后,支教队员徐浩对同学们布置了一篇关于支教老师来以后的感想作文。…… 徐浩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艺术的魅力——青岛科技大学云帆支教团带艺术进孩子的课间

7月27日,正式支教的第六天,云帆支教团的队员们和爱心小院的孩子们早已经打成一片。在课间,支教团的成员们将自己准备的艺术以及孩子们学习的艺术在课间展示。…… 潘安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学会珍惜与感恩——青岛科技大学云帆支教团组织学生帮助李文军倒垃圾

7月27日,正式支教的第六天,云帆支教团的队员们和爱心小院的孩子们已经打成一片。在放学之后,支教团的成员们组织学生帮助爱心小院院长李文军倒垃圾。…… 潘安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队员与学生

为了解决爱心小院学生们的疑惑,7月27日上午9:50,“心系西部,筑梦中国”带队老师路燕以及云帆支教团队员们与学生们在大课间时与孩子们交流,解决他们的心理与学习问题。…… 胡宇阳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帮助李文军

7月27日下午4:00,“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指导老师路燕、队长苗黎明带领全部支教队员积极主动的帮助爱心小院创始人李文军收枸杞干农活。…… 胡宇阳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幼有所育,托起幸福童年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幼有所育,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伴随时代的脚步茁壮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对少年儿童工作给予全方位…
传承高西沟精神,探索发展新道路
2023年7月17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项目团队一行人来到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为学习和传承高西沟村精神,队员们到高西沟村进行调研和考察。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
绽放文艺青春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7月14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普法强基,培文育艺”理论普及宣讲团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街道新开路社区的协助下,举办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汇…
绽放文艺青春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7月14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普法强基,培文育艺”理论普及宣讲团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街道新开路社区的协助下,举办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汇…
夯实生态家底,精神世代相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红色”本色,在弘扬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黄土高原上的绿色传奇,赓续红色革命文化,在实践中悟出经验,得出道理。202…
陕西理工大学开展“青春在行动,一起三下乡”活动
2021年10月5日,南郑区汉山街道汉坪村三,四组苍儿崖沟谷后部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区域长约510m,宽约130m,厚约10m,体积约45万m³。泥石流后部物源区存在长约75m、宽约30cm、错台高度1-2m的贯通裂缝,周边山体…
西理工“科技助农筑梦”社会实践--助力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西理工“科技助农筑梦”社会实践--助力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粮食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明确了勿忘中国是“…
绽放青春 筑梦文艺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7月14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普法强基,培文育艺”理论普及宣讲团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街道新开路社区的协助下,举办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汇…
重温百年征程路,昂首奋斗正当时
辉煌百年路,奋进正当时。2019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时,做出重要指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为进一步学习红色精神,2023年7月18日西安外国…
曲园学子三下乡:让绿水青山萦绕心头
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对生态文明的破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桑梓情深,繁荣寻梦”实践队前往济宁市任城区部分村庄和社区进行宣传活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