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绿色环境真正好,垃圾分类不能少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陈亚轩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生命安全。为助推乡村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开展,建设美丽乡村,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实践团于8月15日前往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进行社会实践。

召开线下会议,为实践做充足准备。

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实践队员们召开集体会议,讨论并制定实践的地点、路线和方案。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们认真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对垃圾分类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后,去掉能回收的和不易降解的物质,能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实践队员们还查阅许多关于垃圾分类以及环境保护的资料,制定调查问卷,为进行社会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图为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通讯员 陈亚轩 供图

了解了村庄的基本情况后,实践队员便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谈。实践队员主要向村民了解了村庄的发展情况以及垃圾回收处理情况。实践队员们在于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村民知道垃圾分类,村子现在也提倡村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同时村子各处也都设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站,村民们大多不会像以前那样随意丢弃垃圾,村庄卫生条件改善了许多,尤其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村民们更加注重卫生条件,但村民们大多都不知道如何实际进行垃圾分类。

除了访谈,实践队员们还向村民们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村民们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调查、关于绿色农产品认知情况调查、对于绿色农业的生产意愿情况调查这五大部分,实践队员们调查了五个村庄,每个村庄大约抽取20户人家,总共调查了100户人家。经过调查,实践队员发现大多数村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由耕地获取的年收入较低,而对于绿色农业的发展,村民们大多数表示在能保证收入和作物产量的情况下愿意接受绿色生产。

游览村庄,了解村庄基本情况。

实践队员一同来到乡镇,游览了附近的许多村庄,准备了解村庄的垃圾储存、分类和回收情况。经实践队员的走访、观察,队员们发现附近许多村庄里面都有垃圾桶摆放,且垃圾桶大多摆放在村十字路口和村头,通过近距离观察,垃圾桶内的垃圾没有进行分类,虽然有点垃圾桶标注了垃圾的种类,但是人们并没有按照垃圾桶上的标注进行垃圾排放,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是这样的情况。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们发现大多数村庄的道路较为整洁,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较少,但也有些村庄的道路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有些道路旁的沟渠里存在许多被随意丢弃的垃圾。

总结反思,巩固实践成果。

实践队员走访村庄,派发调查问卷,对当地的垃圾分类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村庄的环境还有待提升。实践队员们认为村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再利用率不高;垃圾处理方式简单。垃圾处理基本采取集中填埋、焚烧;乡镇财力弱,对垃圾处理设施维护资金投入不多。除此之外,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性。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村庄的垃圾处理难、环境问题较多。如何解决村庄垃圾处理问题、改善村庄环境,实践队员们认为最首要的是加强宣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污染,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开设环卫常识课,大力宣传科学、卫生、环保方面的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引导、促进广大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污染,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管、指导,改变对垃圾的管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图为“变废为宝”实践团队员合影。通讯员 邱筱涵 供图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日常生活,防止浪费,珍惜资源,种植绿色,保护绿色,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4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普法教育
大学生暑期实践经历是一次非常难忘和宝贵的经历,让我受益终身。在这次活动中,我加入了一个社区服务项目,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帮助当地居民解决问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
推动党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为提高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历史成就以及目前形势的了解和认识,增强青年的历史担当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小范围的宣讲让更多的青年群众认识到历史重任,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为了做好基层宣讲,首先要…
走访佳慧果果绿,探秘南方有嘉木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的号召,不负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子作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的殷殷嘱托,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橙心橙意”农旅探索实践团于7…
建大学子三下乡:集聚青春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为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传递知识与快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士护苗,聚木成林”守护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21日前往咸阳市三原县东周儿童…
普法宣传
众所周知,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综合,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
暑假实践活动——在乡村党支部
摘要: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加入了乡村党支部进行体验,并从中了解到乡村的发展进程和乡村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我结合我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乡村的问题提问后得出来的结论。最后和乡村党支部书记论述,大…
曲园学子:筑生态文明,绘山水宏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关乎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了解生态与文明之间的关系,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
陕西大学生走进中学图书馆,协助分类新购书籍
为响应长安大学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阅历,提升个人能力的号召,材料学院2020级本科生袁崇蓉于2023年8月15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化稍营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社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发展成就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发展成就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为进一步体验茯茶文化和陕商文化,了解茯茶的诞生、发展、变迁和复兴,深刻感悟茯茶文化历史。2023年8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
青春筑梦教育:陪伴儿童暖社区,服务身心助成长
青春筑梦教育:陪伴儿童暖社区,服务身心助成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Fun飞童想,乐学成长”——东西部小学生兴趣班对比调查团于2023年7月采用线上问卷和线下实践相结合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市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