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7月24日至7月31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山东省青岛市实践团在青岛市内展开实践调查,同学们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分别有着各时期特色的建筑展开调查,探索青岛多元文化的现状。
在对青岛近代文化的调查中,实践团针对德、日的统治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查。实践团首先调查了八大关地区。这里集中了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青岛的“四大名楼”分别有着不同国家的建筑特色,给团队成员留下关于德、日建筑的初步印象。随后,实践团针对德、日对青岛文化的影响展开考察。德国在控制青岛后,对青岛采取了极高的建设标准。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名片,也起源于当时的城市布局。实践团成员在小鱼山上俯瞰老市区,可以清楚地发现德国“带型城市”以及“花园式住宅”的格局,当下的“宜居”理念,在当时就得到了最初的体现。同时在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后,团队成员了解到,由德、英商人在青岛创办的啤酒厂是青岛啤酒的前身,经过多年的发展,啤酒已经成为了青岛的名片,不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旅客都对啤酒很感兴趣。日本在控制青岛之后期望通过文化的潜在影响来加深对青岛的控制,日本曾将贮水山更名为若鹤山,并在其上修建神社。同时日本曾在青岛开设许多医院,现在的市立医院就曾被称为新町分院。德日的殖民侵略给青岛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异域文化风情,通过考察青岛近代文化,实践团成员认识到青岛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斗争史。
在对青岛本土文化的调查过程中,实践团参观了青岛古代民俗博物馆与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青岛最初作为渔村,主要供奉妈祖,祈求海上航行的平安。天后宫是我国典型的宗教建筑,其建筑风格深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与之前参观的天主教堂的古典、前卫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青岛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实践团了解到即墨曾经是青岛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进行参观后,队员们了解了许多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布老虎,莱西木偶,平度草编等。经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实践团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难现状,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再受到当下生活方式与文化土壤的支持。博物馆负责人邵勇指出,“这些东西的传承不只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责任,青年一代应该有更好更新的办法”。
在对青岛现代文化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选取了五四广场与奥帆中心作为主要考察目标。作为五四运动的源起地,青岛市对于其背后意义与价值极为重视。五四广场由五四运动而得名,是青岛市地标建筑之一。五四广场上的主题雕塑“五月的风”昭示着捍卫主权的坚定信念,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基调与张扬升腾的民族力量,加深了队员们对于青岛红色文化的认识。青岛被誉为帆船之都,作为最能体现青岛城市特色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景区,奥帆中心景区内不仅有飞帆渺渺的优雅,还有青岛十大旧景代表燕岛秋潮,以及青岛新时代景观鸥翔彩虹。从五四广场的雕塑到奥帆中心的建筑,实践团发现青岛的现代文化是热情、开放、活力且包容的。青岛在立足其坚实的红色文化底蕴基础之上,与国际接轨,发展出了具有青岛特色的运动文化,使其现代文化更加多元。
在结束了考察之后,实践团成员一致认为对于多元文化,在传承并发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待多元文化应当采取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顺应文化发展的潮流。同时,列强的殖民与入侵给青岛近代文化打上了具有独特异域文化风情的烙印。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