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与红色文化的创新结合,7月13日,广州新华学院记者站世外“陶”源社会实践队怀着敬仰之心,走进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缅怀这位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民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透过纪念馆,实践队队员们更深入地领悟到了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理想追求,这四个字言简意深,发人深省,凝聚了他的思想和目标,为队员们树立了高瞻远瞩的精神榜样。
实践队队员探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在孙中山纪念展示区内,实践队队员们仔细观看了孙中山先生从早期开展革命活动,到晚年时期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各个阶段的珍贵图片、文物和视频资料,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通过这次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受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感染,对自己身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内陈列着以“少年孙中山故事”为主题的陶塑瓦脊。该陶塑瓦脊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湛泉先生亲自主持制作,历时两年精心打造而成,表达了后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以及爱国爱党之情。
红色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创新融合
通过研究,队员们了解到该陶塑瓦脊的正面展示了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在翠亨村的故事,包括了“参加农业劳动”“大榕树下听故事”“冯氏宗祠学习”“设计故居”“试炸药”“反对四姐缠脚”和“大闹北极殿”等场景,孙中山先生在翠亨村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这里是他最早认识社会的窗口,也是孕育他革命思想的土壤;背面镌刻了孙中山先生的手书《礼运大同篇》,向我们传递出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文中博爱思想和大同理念的追求与推崇,令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孙中山先生自强不息的革命奋斗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人民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传承历史、弘扬民族的重要载体。该陶塑瓦脊创新地将传统技艺与少年孙中山故事相结合,既反映出孙中山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又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的精湛技艺和历史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传承人何湛泉说:“非遗融入景区,有助于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形成发展新优势。”通过这种创新融合,既赓续了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又激发了非遗文化的内生动力,吸引着更多人关注和保护广东乃至全国的非遗技艺和文化遗产。(供图:陈晓叶 蔡惠琳 古路宁 陈嘉聪)
实践队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