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竹编,感悟非遗之美
6月2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竹山县华家湾村肖老先生家进行采访,并与肖老先生一同编织竹筐,实践成员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帮助非遗更好的传承创新。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经了解: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多变。
肖老先生是祖传的竹编继承人。年轻的时候,凭着这门手艺养活一家子。他开了一个竹编技艺培训班,却应者寥寥。老先生说,现在时代不同了,纯手工编织已很难生存,竹盘,竹篮,竹筐,竹扇……一件件竹编制品看似简单,其制作过程却大有门道。从一开始的材料选择,就要做到严格准确,否则便会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从一颗竹子到竹丝再到竹编产品,这是个精细和耗时的过程,需要竹编手艺人对竹子的生长,习性和材质的完全熟悉和了然于心后再对竹子进行制作和加工。
肖老先生向实践队员说道:手工竹编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价格比机器生产的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产量高效率的现代工艺制品取代了传统竹编产品的地位。使得竹编产品需求量逐渐减少,世代传承的竹编技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快节奏,快收益的现代生活价值观让竹编产品被工业流水线替代,收益缓慢的竹编行业,让年轻一代的人们不愿再花大量的心血,大量的时间去做竹编工艺作品。据调查,掌握竹编技艺的传承人才缺失,年龄较大,竹编传承保护已迫在眉睫。
竹编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认:为了使竹编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需要采取创新性的方式,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竹编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形成合力,为这项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实践队员们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背后的传承与创新,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以青年力量赓续竹编非遗文化传承。
编辑人:廖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25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志愿服务进徐家儿童折纸欢乐多——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活动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
廖俊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徜徉数学海洋激发创新思维——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趣味数学课2021年7月17日上午9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
李诗瑶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用五彩画笔让想象迸发——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简笔画课2021年7月17日上午9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李诗瑶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迎徐家朝阳,谱安全序章——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之“安全教育课”2021年7月14日上午9点50分,伴随着自信……
蔡明希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7月13日上午7点30分,“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集合,搬运所需物资和行李,准备前往相隔500公里以外的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
杨嘉丽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7月13日早上7:30,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集合前往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经过……
陈子月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志愿服务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前……
何嘉颖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2021年7月16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再次走进徐家中心小学的课堂,为孩子们带来自然科学课,希望能增强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对……
廖俊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