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大学“耘耘”众生与千古江山调研团 民生与大地——历史时期人类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

来源:山东大学 作者:葛洁

本次调研团葛洁同学进行了线上调研学习,跟随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韩茂莉研究了江河演变与人类活动,收获颇多。

从人类将第一粒种子撒在土壤之中,即开启了农业生产的大门,以此为基础,人类境改。农产是以满足人类生存基本物质需求为目的的动植物生产过程,农业耕作的对象植根在大地上,农田与农作物每前进一步均会侵夺天然植被,毫无疑问农田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天然植被退却、消失,也同时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谈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留给世人一般的印象是破坏,但是从科学的视角审度这一问题,这样的结论不足以概括全部。若从新石器时期人类由采集、渔猎步人原始农业开始算,史,这个时段对于地球46亿年的历史而言仅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人有生之年而言又是漫长的历程。2080提持续展理论,其核心在于,用地球给予我们的大地、天空、资源的同时,发展既要着眼于当代,又需顾全未来。无疑,这是指导人类从今天走向明天,并为明天留下光明的理论。与国外的理论不同,中国古人并没有直言“可持续发展”,但从那时到今天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提供农产品,繁衍众生,已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若人类从铲掉第一片天然植被开始,几千年中不断延续着破坏、破坏……那么没等到今天畅谈可持续发展,我们就早已湮没在环境的废墟之中了。事实是祖先活着,我们也活着,这意味着在没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当下与未来的时代,人们在农业耕作中已意识到并摸索出了协调农产品需求与环境的途径,在实践中走着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农业包含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直接相关。回顾历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伴随中国农业延续2000年,得益于天、地、人三才理。天、地三才是中国古代以农业生产为背景形成的人地关系论,也是指导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思想基础。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审时》篇载有中国人早期的三才思想:“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其中所言稼、人、地三者就是农业生产所包含的生产者、生产对象、生产环境三个组成部分,通过农业生产技术因天时、顺地力协调三者的关系是三才理论的核心。在三才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农业持续前行,并力图在探索中找到协调农业开发与环境改造的途径。

农业是民生的基础,因此农业开发是在人口发展推动下的土地与技术拓展过程。回顾中国历史,农业开发基本围绕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两个核心进行。耕地面积扩展与区域开发空间进程相关,产量提高则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前者属于农业广度开发,后者则为深度开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农业进步与环境改造。

以扩展农业种植空间为核心的广度开发

土地是农业生产依托的资源,农业萌生的时代还没有人认为土地不够用,那时地广人稀,开垦土地的人力严重不足,“地胜于人”成为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基本状态。从人力不足到土地不足,社会与农业发展都面临新的挑战,朝廷上的政治家着眼于事关资源分配与社会稳定的政策制定,耕作在田中的农夫更注重尺寸之间土地的利用,于是,土地改造与新的土地类型在农夫手中问世了。

载于《列子》中的《愚公移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故事,愚公面对智叟以一老翁之力,能否搬走太行、王屋二山的质疑,留下了“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豪言壮语,搬山是否成为愚公子孙沿承的事业,谁也不能肯定,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却是人类繁衍的规律。历史人口研究告诉我们,秦汉之前全国总人口接近四千万,西汉中期五千多万,此后相当长时期全国基本保持在五六千万的人口规模,明代人口提升至八千万到一亿,清初至嘉庆年间人口从一亿到两亿,两亿到四亿,一百多年人口翻了两番。纵观中国人口数据的变化,难免有人会问为什么清代人口出现这样快速的增长?其实人口增长的背后是税收政策。中国古代的税收由地税、口税两部分组成,有土地的人缴纳地税,无地者自然没有这笔支出,这如同今天有收人者纳税是同一个道理;口税却具有普遍性,人一生,无论老幼都要纳税。于是穷困人家为了减免负担,往往用溺婴方式避免家庭人口过多。历史时期赋税、战争、灾疫共同影响人口增殖,于是五口之家成为通常家庭的基本规模。清代雍正皇帝免除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将赋税全部摊到地亩之中,这就是“摊丁人亩”政策。这一改革,最大的受惠者是无地的穷人,免了人头税,对他们而言总的感觉是解放了。于是民间就留下这样的话语:孩子多了,不要紧,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带。失去了税收束缚,人口快速增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8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志愿服务进徐家儿童折纸欢乐多

志愿服务进徐家儿童折纸欢乐多——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活动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 廖俊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徜徉数学海洋 激发创新思维

徜徉数学海洋激发创新思维——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趣味数学课2021年7月17日上午9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 李诗瑶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用五彩画笔 让想象迸发

用五彩画笔让想象迸发——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简笔画课2021年7月17日上午9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李诗瑶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迎徐家朝阳,谱安全序章

迎徐家朝阳,谱安全序章——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书声琅琅,童心满堂”课堂之“安全教育课”2021年7月14日上午9点50分,伴随着自信…… 蔡明希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赴徐家镇教育帮

2021年7月13日上午7点30分,“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集合,搬运所需物资和行李,准备前往相隔500公里以外的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 杨嘉丽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

2021年7月13日早上7:30,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集合前往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经过…… 陈子月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2021年暑期“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志愿服务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前…… 何嘉颖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

2021年7月16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再次走进徐家中心小学的课堂,为孩子们带来自然科学课,希望能增强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对…… 廖俊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寻找人与自然共生之道刻不容缓
青春行动护生态,绿色长征焕新颜——力学笃行实践队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
关爱留守儿童--走进乡村,倾听孩子们的愿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第六队于七月五日在安陆市王义贞镇,志愿为留守儿童开展艺术课程辅导在此次志愿服务中,我真正去到了乡村之中,在王义贞镇,仅一个小小的梅花村就有十多户留守儿童,他…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寻找人与自然共生之道
青春行动护生态,绿色长征焕新颜——力学笃行实践队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践行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文明始于心,环保践于行】“纸上得来终知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7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力学笃行”实践队深入社区,通过实践发现社区存在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实…
赋能成长 蓄势小昆
赋能成长蓄势小昆7月24日-7月25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忘忧西白长乐小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位于绍兴嵊州的小昆村,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小昆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从其…
心愿支教,走进校园
七月12日,终于到了同学们来参观南工程的日子。许可老师作为心愿支教团代表引导孩子们参观校园。早上领队顾励老师携团队成员随同社区老师将孩子们接送进入校园开启了今天的南工程之旅,大部队从四号门进入,…
警惕新型毒品预防电信诈骗
2023年6月30日,在共青团省团委及各级团委的领导下,西京学院“法制禁毒防艾宣传”社会实践团前往西安市长安区春天花园社区进行“警惕新型毒品,预防电信诈骗”主题宣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对禁毒工作作出…
我眼中的青海从不荒芜
我眼里的青海,从不荒芜7月26日团队于早上十点半抵达西宁,并在下午参观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从湖泊到青藏高原分界的日月,从无可利用的盐碱地到宏伟盐桥,青海的丰富远大于我的想象,青海就像一本丰富的地理…
弦歌悠长,笃学尚行,书山勤径,学海泛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践团深入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重点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开展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保知识普及、自然灾害预防等形式的社会实践…
艺术精华,柳腔文化
柳腔艺术作为我国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一直备受观众的喜爱。为了深入了解柳腔艺术的魅力,实践队伍选择前往柳腔艺术中心,与艺术家们近距离接触,并观看他们的精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