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中央“深挖非遗价值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西南财经大学韵隆挑画——乡村振兴观察实践队,踏入湖南省瑶族乡隆回县草原村,探寻千里之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的神韵。在感受这股独特的力量中,我们深刻领悟到中国乡村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品呜哇山歌
随着一缕阳光洒在瑶族乡草原村,韵隆挑画——乡村振兴观察实践队踏上了探访呜哇山歌的征程。被誉为“气韵纵横皆风骨,云停尘下歌朗然”的呜哇山歌,在这片土地上已流传了数百年。
“清早起来赶路来,大路赶着小路来。呜哇……”远处传来激昂嘹亮的歌声,我们顺着歌声来到了“歌王古寨”,并有幸采访了传承人陈治安先生。站在大门旁边,一块写着“花瑶呜哇山歌展厅”的牌匾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当我们步入展厅时,眼前出现了一个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奖状、奖杯和荣誉证书的橱窗。阳光透过橱窗,金色的光芒投射在这些荣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景象令人心生敬佩和崇敬之情。
国家级传承人戴碧生,被誉为传统呜哇山歌的坚守者,在新时代呜哇山歌的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虽然在国内、国际上获得过无数荣誉和奖项,但仍然过着朴素的农家生活。我们在虎形山下的一间简陋小院里见到了身着瑶族传统服饰、正准备用自家所种山李招待来客的戴碧生。
“我年轻时嗓子最好,现在嗓子虽然不如以前,但我还是在教年轻一代把呜哇山歌传唱下去。”戴碧生谦逊地说道。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们,并带领他们走上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之路。通过他悉心的指导与耐心的教诲,许多年轻人都逐渐地掌握了呜哇山歌的精髓,并开始进行创作与表演。
戴碧生对呜哇山歌的坚守不仅体现在艺术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他用自家所种的山李招待来客,展示着瑶族好客之道的传统。他的朴素和真诚令人敬佩,同时也让人深思:在当今社会,面对快节奏和浮躁的生活方式,我们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并将其传承下去?
在探访过程中,我们实践队有幸结识到前村支书陈老书记。谈到呜哇山歌,陈书记强调:对于年轻人敢于创新,坚持宣传的想法,首先是肯定的、佩服的。但是,新形式的呜哇山歌包含太多现代元素,失去了花瑶独有的韵味。陈老书记认为,呜哇山歌可以在歌词和内容方面进行创新,但是唱法必须保留,因为这是花瑶呜哇山歌的血脉和底蕴。
观乡村振兴
呜哇山歌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呜哇山歌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这为草原村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该地区,许多村民看到了商机并开办了酒店、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设施。这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呜哇山歌也成为学生们的研学目标之一。通过前来学习和体验山歌文化,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互动。这种教育资源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教育产业的发展。
呜哇山歌在乡村内部也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村民们积极参与唱山歌、编排演出等活动,从而加强彼此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这种团结精神不仅有利于乡村内部事务的协调处理,而且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想法和合作项目。
在这次深入草原村探访呜哇山歌的旅程中,韵隆挑画——乡村振兴观察实践队不仅领略到了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深厚而悠远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而且意识到了保护与传承非遗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和责任,同时也被它们所带来的无限美好深深吸引着。
(黄凌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2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