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看红色渠河,结神州硕果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作者:胡兵

报告题目:看红色渠河 结神州硕果

学校及作者名称: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红旗渠,红色精神,中国梦

摘要:“高山无言,渠水有声”。以渠绕群山,精神撼天下。此次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小分队跟随前辈脚步,来到红旗渠景区。领略大好河山,感悟红色文化,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走适合当代大学生实践的正确之路。既往开来,不忘初心。

正文:

“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红色渠河万里长,神州硕果千里香,河南工业大学小分队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追随着前人的脚步来到红旗渠纪念馆。

8月10日上午8:00,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小分队成员乘车前往红旗渠,第一站到达“红旗渠风景区”。起初步入林州,脚下的路如同一条绸缎蜿蜒于山间,平整如镜。两侧的峰峦如同一个个巨人,注视着脚下观光人群的车水马龙,繁华如此,让人恍若仙境。如此山水福地,很难联想到红旗渠之前是一个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实践队员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无不感慨林州人“人定胜天”的红旗渠奋斗精神。实践队员看着这一个个山峰和隧洞,仿佛看见在那个艰苦岁月中不畏艰难的背影;看着用一块块石砖垒砌的渠道,感悟到了在红旗渠修建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长渠如歌,高山是碑。林州人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8月10日下午14:00,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小分队队员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在分水苑景区先去往纪念馆之后再到分水闸。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一座展馆,实践队队员深刻地感受到红旗渠人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努力拼搏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总干渠在分水闸处分为三条干渠,依山远行,润泽着林州54万亩良田。这座宏伟的建筑工程跨越时间至今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奋斗不息奋力拼搏的革命斗士,感受到红旗渠精神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

次日上午9;00,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小分队来到红旗渠纪念塔下,每位实践队员的心中无不心潮澎湃,激动万分。站在红旗渠纪念塔下仰望塔顶,仿佛置身于六十年前,耳边回响起林州劳动人民劳动号子“一二一二——”。使得每位队员都被这“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谷文昌精神,“不畏艰难,英勇顽固,舍生忘死,忠诚爱国”的孙占元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深深感动。这四种精神触动到了每位队员心中的那颗冉冉升起的爱国心,更使得队员们牢牢的把发扬红旗渠精神和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安阳时明确指出,“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小分队深入林县,在实践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红旗渠工程带给当地的巨大变化,领悟到不怕苦、不怕输,敢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感悟到红旗渠精神永不磨灭的时代价值。红旗渠精神将一直存在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时刻激励我们要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今天的使命重托。

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它的形成,发展和光大的过程,就是林州人民构筑一个又一个进步里程碑的过程。这种支撑林州人民脊染,融入林州人民血脉,历经岁月积淀和风雨磨砺的精神,是中国精神见诸于实践的典范,是林州当之无愧的“立市之本”。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红旗渠精神高度评价和赞扬;从省到市、县,各级党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号召和决定。红旗渠精神在全国巡回展出,更是引起了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这种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身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下,放飞青春梦想,心怀红旗渠精神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有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的红旗渠,已不单单是一项水利工程,它所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吾辈青年当坚定信念,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做新时代的领跑人。

吾辈青年,当传承红旗渠精神,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点亮人生之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修建红旗渠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建造,工人们将工作分为三十四个竖井,开凿曙光洞。洞下漆黑无光,王师存毫无犹豫将自己家里仅有的油灯带去工作场地,这个油灯不是普通的油灯,那是“信念”之灯,是“担当”之灯,更是“为民”之灯。榜样在侧,素履以往。吾辈青年当汲取前辈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奋斗,点亮人生的灯

吾辈青年,当传承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志比金坚,坚定理想信念“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林县人民从来不怕吃苦,过去,他们吃的是无可奈何的苦。现在,他们吃的是充满希望的苦。他们凭借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金坚之志在巍巍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人工天河”。他们成天斗地,叩石垦壤,挖山不止,志比金坚。吾辈青年当学习前辈事迹,坚守心中信念。

吾辈青年,当传承红旗渠精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共谱时代华章“人心齐,泰山移。”君且看,“铁姑娘队”身先士卒,巾帼不让须眉;君且看,张买江子承父业,“带水”回家;君且看,300多名青年民工不怕吃苦,冲锋在前……以身作则胜过口头教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无私,吾辈青年处在新时代,更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造,海阔凭鱼跃的梦想为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争做新时代的领跑人。

时代在变,红旗渠精神永不变。此次红旗渠之旅,使我们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小分队的成员深刻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团队的合作能力,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实地考察,才能深刻领悟到红色精神的内涵,使得大学生的我们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国家的命运发展联系起来,这才是大学生成长的正确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名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历史不仅承载过去,更饱含启示未来的智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追溯岁月的长河,审视红旗渠精神,更使人们认识到,时间可以流逝,大地可以荒老,只要人类社会还要永续发展,红旗渠精神就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

岁月向后,梦想在前,吾辈青年追梦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实现中国梦既需要显现的外在物质力量,更需要无形的内在精神力量。红旗渠精神不仅在过去的岁月里大放异彩,而且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熠熠生辉。吾辈青年当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看红色渠河,结神州硕果。红旗渠精神青春永驻,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红旗渠精神[J]. .中国水利,2023(10);

[2]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J]. 魏明艳.新闻窗,2010(06);

[3]红旗渠精神的当今思考[J]. 李海红.兰台世界,2009(23);

[4] 论“红旗渠精神”的再发掘和再弘扬[J]. 李下.红旗文稿,2008(05);

[5] 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武文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6] 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耦合探究[J]. 顾萌萌.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2(0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8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走入特殊教育学校,感受爱心教育温暖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走近革命基地 赓续红色传统
中国青年网自贡7月30日电(通讯员陈慧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生动写实和记录,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东方嵎夷之地,技艺传承之始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到鼎盛时期…
志愿服务在身边,扶残助残传温暖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实验安全无小事,大家遵守莫迟疑
为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实验安全,推动实验室安全防护。本学院“雨衣侠”服务队于6月25日集合了数名各班的代表在学院阶梯教室开展了实验室安全讲堂。首先,讲述实验室安全相关事故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同学了解…
以夏日萤火之微光,筑梦孩子之成长
中国大学生网报8月11日电(通讯员谢冬晨)自7月3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公益支教团队以线上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公益课堂。本次活动的主旨就是为了帮助分担家长们“不会辅导”或者“没有空闲时…
土火迸发讲人间瓷话,彩釉黑陶里看德州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承很是重视。德州在宋…
大学生社区行
北大落榜生交流队向居民制作面塑《梅花》,并讲到在传统文化中梅花的意义。不少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体会这个精神,学习面塑的意义。实践队接着给大家介绍了制作面塑的工具,以及使用方法,不少小学生根据一步…
“青听浙Young的声音”丨实践团台州分队:“师以匠心度年华,春风化雨润新苗”,寻访“最美教
为响应“八八战略”的时代号召,7月29日,台州实践团选取临海市大洋小学教师徐卫为调研对象,以实地访谈的方式展开调研,深刻学习和感悟“八八战略”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此次调研以“八八战略”为背景,围…
关于黄石市人民对野生动植物及相关法律了解程度调查 涂璐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疫情所暴露出来的现行野生动物保护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亟待在法律法规层面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