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东方嵎夷之地,技艺传承之始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梅云婷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

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到鼎盛时期。

锡镶茶具系将锡合金冶炼、铸制、锻打、镂雕、焊接成各种图案之后,再镶嵌于江苏宜兴紫砂茶具或山东博山茶花具之上,最后经过打光而成的精巧美观的实用艺术品。茶具的镶饰部位讲究,锡片图案美观。如茶壶多镶饰在壶嘴、壶身、壶盖、壶颈处。壶盖图案为五(蝠)福捧寿、喜鹊登梅之类,壶盖中间的气孔是专用光绪铜币压铸上去的.;壶身图案多为苍龙戏珠、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等。

锡镶茶壶是集艺术欣赏和日常生活使用为一体的工艺品,纯手工制作,图案雕镂清晰、生动形象、传神逼真,涉及到了自然、人文及威海地方风土人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氛围,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部分小型器皿是老年人茶余饭后休闲把玩健身的器械,类似健身球的功能,漂亮的小锡壶在人们的手中反复擦拭,闪闪发光,招人喜爱。除茶具类品种外,还有镶手杖、高级花瓶、钓鱼竿、奶罐、糖罐、白水罐、清水碗、奖杯、纪念品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

为寻访威海锡镶技艺,探析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7月14日前往威海锡镶文化艺术馆,拜访锡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玉老师,开展采访调研,听取传承人对非遗传承的理解。

图为李江玉老师讲解研学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摄

队员深入了解制作锡镶每个步骤。锡镶制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艺,几乎全部由手工完成,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细刻、极为讲究,要经过熔炼、锻打、镂雕、镶嵌、抛光、拼接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成作。

图为锡镶老师傅制作锡镶制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腾霄 摄

威海锡镶技艺是威海独有的,也是我国唯一的锡镶技艺。锡镶作为地方传统非遗的代表,其发展所遭遇的困境是切实存在的。严格按照传统手工方法制作和市场的需求及现代化的生产的要求产生了天然的矛盾。为了留住锡镶技艺里保留的人文情怀,工匠们还是会选择手工完成锡镶制作的每一步。

传统锡镶技艺的生产集中在威海片区,传承人师傅渐渐老去,锡镶工艺也随着他们的老去而变得脆弱,新一代的青年也早已流向大城市,他们对锡镶文化甚至锡镶技艺的情感认同都已变得淡薄。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以锡镶工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才的断层,仅仅靠小城市经济发展或宣扬等单一的手段很难使非遗真正传承下去。

面对非遗传承的种种困境,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在新媒体的语境下,我们必须另辟新径,创新非遗传承的途径。

图为实践队员与研学学生共同观看锡镶纪录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摄

线下,李老师与高校美术系合作,构建大学生学习基地、广泛联合各类艺术家协会。线上,不断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不断加强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宣传展示,借助新媒体在城市青年为主的受众群体中影响巨大,创造了崭新的媒介景观。

图为实践队员与高中研学同学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腾霄 摄

银铰落花,诉儿女之情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依山傍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生民,男以渔、农为业,女以绣织为主,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剪纸即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在威海举办的剪纸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剪纸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手工艺术,它通过剪刀和彩纸的巧妙组合,创造出形象逼真、寓意深刻的艺术品。这次活动旨在向年轻人传承和弘扬剪纸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威海剪纸的显著特点是: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寓意鲜明,粗犷之中兼具抽象、夸张的审美取向。在这里,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都是美化生活的实用剪纸。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窗花、墙花、顶棚花、纸斗花、灯笼花,用于手绣或刺绣的枕头花、鞋花、鞋垫花、荷包花,以及儿童兜肚花、儿童虎头靴和虎头帽花等;花样内容则多以海洋动物如:龙、虾、鱼、蟹;飞禽走兽如凤凰、孔雀、蝙蝠、金蟾、玉兔、虎、狮、鹤、鹿、鸡、猫、狗和渔乡生产生活场景为主,有的剪纸高手还创作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系列剪纸,总之无论何种题材,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海文化特色。

在威海剪纸不仅是民间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渔家和农人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婚嫁迎娶等特殊需要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影响着广大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在承袭、传播民间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威海剪纸不仅寓意丰富、独具艺术特色,而且也是民俗学、考古学和神话传说的丰富载体,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实践队组织了剪纸实践活动,让每个参与者亲自动手体验剪纸的乐趣,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剪纸老师学习剪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洋 供图

队员深刻意识到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术,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递者。通过她的分享,我们深刻认识到剪纸艺术所蕴含的传统价值和民族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洋 供图

为更好推广剪纸艺术,我们还计划将这次活动的成果制作成展览,并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巡回展示。鼓励学校和社区开设剪纸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剪纸艺术,从而推动剪纸艺术在威海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剪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洋 供图

通过这次剪纸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应该珍视和传承,不让它们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消失。

我们还可以与当地的社区组织合作,开设剪纸工作坊和培训班,为对剪纸感兴趣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帮助他们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并激发他们对剪纸艺术的创新和研究兴趣。这样既可以培养更多的剪纸人才,也能够推动剪纸艺术在社区中的传播和发展。

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剪纸艺术与数字化相结合。通过制作剪纸艺术的短视频、电子书籍等,将其分享到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剪纸艺术。同时,还可以开发剪纸艺术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和体验剪纸的魅力。

但方向与前景大好的同时,非遗手工艺的持续发展还是有所碰壁。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普遍埋头技艺学习,手中技艺扎实。但面对现在销售传播互联网一手抓的现状,直播带货不是他们一时半刻可以快速熟悉的。即使有技术人员,也因为没有足够了解手工艺而不能很好的对接。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学习能力强,且对非遗手工艺了解颇多、十分热爱的青年有力群体是现在非遗手艺传承的迫切需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笔一画绘红色记忆,一墙一隅展文化魅力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

为契合幽居村红色文化发展主题,7月9日至10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铜鼓县幽居村外墙开启手绘红色文化墙…… 邹佳欣 杜小燕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以尺寸之功,护青山不染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开展道路垃

为深入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治理,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7月8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 高丽 刘娟强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归来采茶添幽致,悠然林间品香茗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走进茶园,一畦畦茶树紧密相连,一簇簇嫩绿的新芽吐露。7月7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 高丽 刘娟强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筑梦社区,共创美好家园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开展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城市、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思想,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满意度。7月5日晚,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 杨凯利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桃花源的甜蜜,大自然的蜂采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开展摇

群山环绕,小河叮咚,蜜蜂展翅,甜蜜酿造……7月6日下午,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宜春市铜鼓县幽居村开展摇…… 刘娟强 高丽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漫漫长征路,莫忘英雄魂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重走

“山上的景色好漂亮,快帮我和它一起合个影。“小心点,把手给我,我来扶你。”……一句句的赞叹和惊呼从山上传来。7月6日上午,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 杜小燕 邹佳欣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大手拉小手,在风里走,在雨里走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为弘扬红色精神,增强安全防溺水意识,提升动手能力。7月5日下午,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幽居村小学开展红色小故事分享、防溺水…… 高丽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豆腐飘香几万里,茶馨曼妙沁心扉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7月5日晚,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宜春市铜鼓县棋枰镇幽居村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豆腐产业和茶叶采摘产业发展和满意度调研活动。实践团师生成员共计…… 刘娟强 杜小燕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人文学院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结业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化青年学生思想,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业活动于3月20日在教学楼1-…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召开清明节假期安全教育专题会议

为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学生安全管理工作,4月1日,外国语学院各辅导员分别召开清明假期安全教育会议,外国语学院全体学生参与…

最新发布

无障碍志愿服务,让孩子们感受温暖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走入特殊教育学校,感受爱心教育温暖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走近革命基地 赓续红色传统
中国青年网自贡7月30日电(通讯员陈慧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生动写实和记录,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志愿服务在身边,扶残助残传温暖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看红色渠河,结神州硕果
报告题目:看红色渠河结神州硕果学校及作者名称: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红旗渠,红色精神,中国梦摘要:“高山无言,渠水有声”。以渠绕群山,精神撼天下。此次河南工业大学实践小…
实验安全无小事,大家遵守莫迟疑
为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实验安全,推动实验室安全防护。本学院“雨衣侠”服务队于6月25日集合了数名各班的代表在学院阶梯教室开展了实验室安全讲堂。首先,讲述实验室安全相关事故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同学了解…
以夏日萤火之微光,筑梦孩子之成长
中国大学生网报8月11日电(通讯员谢冬晨)自7月3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公益支教团队以线上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公益课堂。本次活动的主旨就是为了帮助分担家长们“不会辅导”或者“没有空闲时…
土火迸发讲人间瓷话,彩釉黑陶里看德州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承很是重视。德州在宋…
大学生社区行
北大落榜生交流队向居民制作面塑《梅花》,并讲到在传统文化中梅花的意义。不少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体会这个精神,学习面塑的意义。实践队接着给大家介绍了制作面塑的工具,以及使用方法,不少小学生根据一步…
“青听浙Young的声音”丨实践团台州分队:“师以匠心度年华,春风化雨润新苗”,寻访“最美教
为响应“八八战略”的时代号召,7月29日,台州实践团选取临海市大洋小学教师徐卫为调研对象,以实地访谈的方式展开调研,深刻学习和感悟“八八战略”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此次调研以“八八战略”为背景,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