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鸢都凝雅韵,鸢飞挟风鸣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潘宇琦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 潘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坚定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7月18日去往位于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的十笏园非遗空间,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传承人刘志江先生,了解风筝技艺,探寻潍坊风筝的传承与保护。

赏风筝之美,品鸢都之韵

7月18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了潍坊十笏园非遗空间刘志江先生的工作室。小小一间工作室,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风筝,有面色冷峻的钟馗,有色彩绚丽的蝴蝶,有栩栩如生的老鹰,也有象征中国传统故事的梁祝等,一只轻薄的风筝,可以做到如此活灵活现,甚至可以讲述一个故事,无不令人赞叹这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妙。

刘先生是潍坊风筝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他向队员们介绍说,风筝是潍坊的标志与特色,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筝是普及山东的一种玩具,古时叫纸鸢,历史中更有许多文人将风筝写入诗作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等,可见风筝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如今,风筝更是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是平时所见的风筝都是工业制作,批量生产,真正懂得传统风筝技艺却是少之又少,谈及此,刘先生表示出深深的担忧和遗憾。

图为精美的风筝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宇琦 供图

习风筝技艺,赞工匠之魂

风筝制作需要经过“扎”,“绘”,“糊”三步,“扎”就是用竹子制作风筝的骨架,“绘”就是绘制出风筝的图样,“糊”就是将绘好的图样糊到骨架上。实践队员也亲身体验了风筝的制作中“绘”的一步。工作人员为队员们提供了“十蝠”的图样,所谓“十蝠”,就是在一只燕子的身体上藏着十只蝙蝠的图样,“蝠”通“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图样。

据刘先生说,真正的风筝技艺十分复杂,他拿地上的一只龙头举例,这一只龙头的骨架就需要一百七十多根竹条编扎,而墙上挂着的栩栩如生的老鹰风筝,只绘图就花了四五天的时间。一只风筝的制作周期可长达七八天,这既考验制作者的技艺,更考验制作者的心境。如今传统风筝技艺因为制作周期长且不可批量生产,早已退出大众的市场,只有少数懂艺术的人买来珍藏,失去了利益条件,想要传承这门技艺的人便越来越少,只有真正热爱且淡泊名利的人敢于去传承,致力于风筝技艺的延续。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风筝制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宇琦 供图

注新鲜血液,愿非遗长存

风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潍坊市在1989年就建立了潍坊风筝博物馆,让人们可以观赏风筝,体验风筝,了解风筝的历史底蕴。每年4月初,潍坊市都会举行国际风筝会,让风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此之外,信息媒体也为风筝传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开办线上讲座,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风筝的历史,学习如何制作风筝;文旅节目、宣传视频,使国内外的人都能见证风筝的魅力。风筝自身也进行了创新,由燕子、蝴蝶、蜈蚣等传统形象,逐渐扩展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形象,动漫人物、汽车、恐龙等,吸引更多的人热爱风筝,风筝彻底融入大众生活。

但是,对于真正的传统风筝技艺来说,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刘先生说,真正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很少,如繁复的龙头,整个潍坊会扎的不超过五人。曾经,潍坊为传承风筝技艺,创建过风筝技校,刘先生就是第一批学生,但由于传统风筝技艺耗时耗力,无法批量生产,对于大众来说,相较于精美但数量少,价格贵的传统技艺风筝,批量生产的商品风筝更能符合人们的需求,因此风筝的发展前途不是很好,以至于这所风筝技校后来便解散了。如今,更多的人注重的是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刘先生在河北廊坊所教授的风筝专业的学生,问他最多的也是这门技艺的收入,但这些注重收入的人往往会被刘老师拒之门外。真心愿意学的人少,想学的找不到途径,想教的找不到徒弟,这是如今传统风筝技艺最严峻的问题。想要传承保护这门手艺,必须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物欲横流当下,愿意传承发展这类传统手艺的年轻人很少,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下,发达的信息媒体为非遗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巨大的途径和机遇。对于风筝技艺的传承问题,实践队认为,传承人可以建立一些网络平台或电视节目,传播风筝文化,提高知名度,让真心想要传承这门技艺的青年人可以找到途径,让想教和想学的人不再错过。另外,政府也可以提供优惠政策,为传承人创造更多出路和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青年人通过这些途径,愿意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刘志江先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宇琦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6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革命精神正宣讲,青春聚力进行时
共产党领导人的精神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是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的党史中有许多伟大的领军人物。共产党人的精神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是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更好宣传党的丰功伟绩,更好培养新一…
延续红色资源,共筑中国梦
枣庄7月20日电(通讯员梁子旭)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很荣幸加入了弘法沧澜实践队。为了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现…
湖南工程学院学子三下乡:参观农业企业,体会企业文化
为参观农业企业,体会企业文化。7月16日,湖南工程学院“资助政策下乡行”实践团成员前往安仁县南坪村进行企业参观。志愿者参观了万华木板有限公司、生平米业有限公司、华夏湘众医药有限公司、鑫亮粮油发展有…
多元调解促和谐 司法为民情意浓
7月6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走进于杨法官工作室,开展了一场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官助理李双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于杨法官工作室的设立目的和职责范围,感受了司法…
常工院学子三下乡:中外交流,情传四海
2023年7月4日至14日,为了帮助常州工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常州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团队赴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开展了“汉语连四海,智造常州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帮…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逄文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烟理工学子:共筑中国梦,推普我先行
这次暑假我们“青予实践队”带着推广普通话的任务来到了潍坊青州的王母宫幼儿园。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还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为了全…
“红言”走进将军故里,体悟红色精神
为学习先辈红色精神,传播特色红色文化,讲好红色中国故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红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北省红安县,学习红色革命文化,体悟先辈精神,为红安革命故事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走入梅兰芳纪念馆,体验不一样的历史韵味
走入梅兰芳纪念馆,体验不一样的历史韵味泰州人杰地灵,历代名贤辈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是泰州历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梅兰芳纪念馆便建于海…
曲园学子三下乡:青春心向党,社区普法行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2023年7月19日,为增强社区民众法律意识,增加居民对民法典的了解与关注,同时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曲阜师范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讲典实践小队来到淄博市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