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是属于泥土、佳肴、歌舞与欢笑的日子。“纸上得来终觉浅”,初入云南大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在短视频平台中大放异彩的壮美山河,而是在属于自己的摊位上辛勤劳动,热情淳朴的男男女女。“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日,我跟随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彝家傲”社会实践团队上山下乡,深入探索云南省玉溪市丰富且宝贵的文旅资源,用心感受彝族人民热烈且淳厚的风土人情。
时值正午,我们一行人乘坐当地居民车,迎着日光,前往山野,探究神秘的玉溪丛林,采集那些被称为大自然的馈赠——野生菌子。受益于海拔高度与地理位置深居内陆,正午的玉溪仍不算炎热,反倒是空气湿润,凉爽宜人,云南独特的马尾松群清幽矗立于赤红的土壤之上,白日谷风阵阵,针叶团也随之轻微摇曳,似乎也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在牢记采菌注意事项后(如碰到菌子后不得喝水),我们陆续进入山林,踏着松软湿润的红土,跟随着本地经验丰富的采菌人,四处寻找菌子的足迹,不断用特制工具扒开树木底部厚实的落叶与盘根错节的红色细根。在采菌人的指引下,我们仔细观察,反复询问是否可以食用,小心翼翼的采摘着那些娇小而又坚韧的可食用野生菌子,每一次的收获都像是发现了一处宝藏,收获宝藏的笑容也映射在每一个团员的脸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与树林的告别几经曲折,但奇趣横生。雨后的土壤尤其湿滑,在云南,受落叶深厚的加持,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下山路上,队员们一脚陷入泥地是常有的事,深一脚浅一脚好似山神的挽留,在大家的鞋子上留下了松软的馈赠。坚实的石头在雨后也狡猾无比,表面憨厚,实则让人家脚滑,犹记得在踏出下山的最后一步时,盲目的信任让我摔了个底朝天,和大地来了个亲密拥抱。
一方唱罢,一方登场。采菌之行在大家一齐在水龙头前洗刷泥土时悄然结束。食材已经备齐,那么接下来的挑战就是,打下手!由于错误理解“君子远庖厨”的意思,长期疏远厨房,在剥蒜,择菜方面速度远远不如队伍里其他同学。印象最为深刻的原材料便是树花,它是一种生于老树的珍稀野生菌,通体棕红,如珊瑚般分支密集。我们洗菜时需要将其隐藏于小枝中的黑子和根部的黑色硬物去除,这需要较强的耐心与专注,五个队员一起坐在小板凳上集中精力奋斗半小时才将两盆辣炒树花的原材料备齐,累煞众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美食香自苦工来。”当一桌子美味佳肴呈于桌上时,再多的辛劳也在这一刻被治愈,大家举杯欢庆,向长辈祝词。筷子们在舂鸡,红三剁,凉米线与野生菌汤中来回闪动,不一会儿便达成了光盘的目标。在一声声“我吃饱了!”中,笑容绽放于大家的脸上。现在回忆起来,幸福感仍然温暖着心头,如余音绕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0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