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灯笼次第点亮,宁波财经学院“远音研郡”实践团队漫步在温州永嘉县丽水街300米的木制长廊上。粼粼水波倒映着明清古宅的飞檐翘角,成员们架起三脚架记录夜景,快门声中交织着对白天访谈的讨论。“古街保护如何平衡商业化与原生文化?”这一疑问,在团队与丽水街李主任的深度对话中逐渐清晰。
“古街保护如何平衡商业化与原生文化?”面对我们的提问,李主任转身指向长廊外侧的丽水湖:“这个问题,其实镌刻在丽水街的基因里——你们看到的不仅是商铺林立的古街,更是一套始建于南宋的水利系统。既防洪灌溉,又通过水流自然净化商户生活废水,这才是‘浙南都江堰’的真正价值。”“有游客抱怨商铺不够‘潮’,但如果我们放任奶茶店取代酱油工坊,丽水街就丢了魂。”李主任轻叩着临水的美人靠栏杆,“就像这套榫卯结构的护栏,看起来限制多,实则是支撑百年风雨的根基。”夜幕降临时,团队成员注意到,尽管商铺灯火通明,但沿湖30米内竟无一家设置外摆餐位。“这是为保留打更人巡夜的传统动线,”李主任说,“商业化不能侵蚀文化仪轨,就像水电改造不能影响水系生态一样。”
实践期间,团队白天走访调研,夜晚则化身“文化观察者”。成员陈超炜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当灯笼在楠溪江的风里摇晃,打更人的梆子声响起时,突然理解了什么是‘活的遗产’。”这种感悟催生了团队的创新方案——他们结合财经专业,提出“光影经济”概念,设计“夜游丽水”AR导览脚本,利用虚拟技术还原明清市井场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67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